字 | 貳 |
释义 | 貳〔贰〕 《説文》:「貳,副益也。从貝,弍聲。弍,古文二。」段玉裁注:「當云副也;益也。形聲包會意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貳从貝从弍會意。弍亦聲。」 èr 《廣韻》而至切,去至日。脂部。 ①副,居次要地位的。《玉篇·貝部》:「貳,副也。」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「乃施灋于官府,而建其正,立其貳。」鄭玄注:「貳謂小宰、小司徒、小宗伯、小司馬、小司寇、小司空也。」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大夫有貳車,備承事也。」韋昭注:「貳,副也。」宋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卷三:「宣和中,百司庶府悉有内侍官為承受,實專其事,長貳皆取决焉。」 ②辅佐,作助手。《字彙·貝部》:「貳,佐也。」《書·周官》:「貳公弘化。」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「秦兼天下,則置丞相,而貳之以御史大夫。」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:「其長則蒙古人為之,而漢人南人貳焉。」 ③益,增加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貳,益也。」《周禮·天官·酒正》:「大祭三貳,中祭再貳,小祭壹貳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三貳,三益副之也。」《管子·弟子職》:「周還而貳。」尹知章注:「貳,謂再益。」 ④再,重复。《字彙·貝部》:「貳,重也。」《論語·雍也》:「有顔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雖貳不辭。」鄭玄注:「貳,謂重殽膳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貳,謂重也。」宋蘇軾《東交門箴》:「人孰無過,過而勿貳。」 ⑤匹敌,比并。《玉篇·貝部》:「貳,敵也,並也。」《左傳·哀公七年》:「且魯賦八百乘,君之貳也。」杜預注:「貳,敵也。」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故馳騖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參天貳地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諸葛恪傳》:「見恪貴盛,世莫與貳。」 ⑥怀疑,不信任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貳,疑也。」邢昺疏:「貳者,心疑不一也。」《書·大禹謨》:「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。」唐陸贄《奉天請數對羣臣兼許令論事狀》:「任而勿貳,然後可以責人之成功。」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「而密克威支则仪的如是,决无疑贰也。」 ⑦不专一,有异心。《左傳·文公七年》:「親之以德,皆股肱也,誰敢攜貳?」《國語·周語上》:「其刑矯誣,百姓攜貳。」韋昭注:「貳,二心也。」《清史稿·李率泰傳》:「部下漸攜貳。」又两属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「既而大叔命西鄙、北鄙貳於己。」杜預注:「貳,兩屬。」 ⑧离,离异。《玉篇·貝部》:「貳,離也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,則諸侯貳。」杜預注:「貳,離也。」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「自是始貳於更始。」李賢注:「貳,離異也。」《續資治通鑑·宋高宗紹興九年》:「及貸之還,曾無以報,反間貳我君臣。」 ⑨违背,背叛。《玉篇·貝部》:「貳,畔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二十年》:「寡君命下臣於朝,曰:『阿下執事。』臣不敢貳。」杜預注:「貳,違命也。」《新唐書·韓弘傳》:「汴人望見充,歡躍無復貳者。」《宋史·种世衡傳》:「諸部有貳者,使討之,無不克。」又叛逆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徵會討貳。」鲁迅《二心集·序言》:「至于『贰臣』之说,却是很有意思的。」 ⑩变易,更动。《廣韻·至韻》:「貳,變異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都人士序》:「古者長民,衣服不貳。」鄭玄箋:「變易無常謂之貳。」《新唐書·李光進傳》:「(光顔)指心曰:『雖死不貳。』」 ⑪盈,满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貳,盈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貳車、倅車、簉車,皆謂副車也。副與福同。貳、福、簉、倅,皆取充備之義,故皆訓為盈。」 ⑫然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貳,然也。」 ⑬业。《太玄·夷》:「載幽貳,執夷内。」范望注:「貳,業也。」 ⑭污。后作「膩」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貳,汙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貳當作膩。《玉篇》:『膩,垢膩也。』」 ⑮数词。「二」的大写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貳,二也。」宋洪邁《容齋五筆》卷九:「古書及漢人用字,如一之與壹,二之與貳,三之與叁,其義皆同。」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因貳以濟民行。」孔穎達疏:「貳,二也。」唐白居易《論行營狀》:「況其軍一月之費,計實錢貳拾柒捌萬貫。」 ⑯古国名。故地在今湖北省广水市境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一年》:「楚屈瑕將盟貳、軫。」杜預注:「貳、軫,二國名。」宋羅泌《路史·國名紀乙》:「貳,在隨州内。昔屈瑕將盟貳、軫者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歷代州域形勢一》:「貳,在隨州應山縣境。」 ⑰姓。《廣韻·至韻》:「貳,姓。《後秦録》有後魏平陽太守貳塵。」《晋書·姚興載記》:「魏平陽太守貳塵入侵河東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