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白 |
释义 | 白 《説文》:「白,西方色也。陰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。二,陰數。𦣺,古文白。」商承祚《〈説文〉中之古文考》:「(甲骨文、金文皆)从日鋭頂,象日始出地面,光閃耀如尖鋭,天色已白,故曰白也。」郭沫若《金文叢攷》:「此實拇指之象形……拇為將指,在手足俱居首位,故白引伸為伯仲之伯,又引伸為王伯之伯,其用為白色字者乃叚借也。」又为古「自」字,楷化后与「白(白色)」字形同。《説文》:「白,此亦自字也。省自者,䛐言之气从鼻出,與口相助。」 (一)bái 《廣韻》傍陌切,入陌並。鐸部。 ①像霜雪一样的颜色。《説文·白部》:「白,西方色也。陰用事,物色白。」《論語·陽貨》:「不曰白乎,𣵀而不緇。」何晏注:「孔曰:『至白者,染之於𣵀而不黑。』」唐李白《嘲王歷陽不肯飲酒》:「地白風色寒,雪花大如手。」毛泽东《减字木兰花·广昌路上》:「漫天皆白,雪里行军情更迫。」 ②古代丧服的颜色,后因以为丧事的代称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「以五雲之物,辨吉凶,水旱降豐荒之祲象」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青為蟲,白為喪,赤為兵荒,黑為水,黄為豐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十四回:「那個青東西,除族中或親友家夏天有白事方帶的着,一年遇着帶一兩遭,平常又不犯做。如今那府裏有事,這是要過去天天帶的。」 ③洁净。《易·説卦》:「巽為木,為風,為長女,為繩直,為工,為白,為長。」孔穎達疏:「為白,取其風吹去塵,故絜白也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橘頌》:「精色内白,類可任兮。」《漢書·匡衡傳》:「任温良之人,退刻薄之吏,顯絜白之士,昭無欲之路。」 ④亮,明亮。与「暗」相对。如:白天;白昼。《禮記·曾子問》:「當室之白,尊于東房,是謂陽厭。」鄭玄注:「當室之白,謂西北隅得户明者也。」南朝宋鮑照《遇銅山掘黄精》:「松色隨野深,月露依草白。」宋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「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」毛泽东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:「一唱雄鸡天下白。」 ⑤彰明;显赫。《荀子·榮辱》:「身死而名彌白。」楊倞注:「白,彰明也。」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「聖智仁義,顯白道理。」唐柳宗元《送韓豐羣公詩後序》:「春秋時,晋有叔向者,垂聲邁烈,顯白當世。」 ⑥清楚;明白。如:真相大白;不白之冤。《玉篇·白部》:「白,明也。」《荀子·王霸》:「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,仁人之所務白也。」楊倞注:「白,明白也。」《清史稿·王繻傳》:「繻疑之,問其室來往復何人,得十二歲學徒畏師嚴置磇食中狀,事乃白。」又昭雪;使清白。《漢書·田叔傳》:「趙王敖事白,得出。」唐沈亞之《馮燕傳》:「然而燕殺不誼,白不辜,真古豪矣!」清全祖望《河南禹州牧蘗齋施君墓誌銘》:「大吏頗知之,深加慰藉,欲亟白其獄。」 ⑦表明;陈述。如:表白;辩白。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「情沈抑而不達兮,又蔽而莫之白也。」朱熹注:「白,明辯也。」 ⑧禀告;报告。《玉篇·白部》:「白,告語也。」《正字通·白部》:「白,下告上曰禀白,同輩述事陳義亦曰白。」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「西門豹曰:『巫嫗弟子是女子也,不能白事,煩三老為入白之。』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便可白公姥,及時相遣歸。」唐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:「墟吏白州,州白大府,大府召視,兒幼愿耳。」《聊齋志異·小翠》:「公子遣僕奔白夫人。」又用于书信中对平辈、晚辈的谦辞。唐柳宗元《答貢士沈起書》:「九月,某白:沈侯足下無恙。」唐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「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。」 ⑨上告,控告。《三國志·吴志·陸遜傳》:「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,愁擾所在。遜後詣部,言次,稱式佳吏,權曰:『式白君而君薦之,何也?』」 ⑩特指戏曲中的说白。也叫宾白。如:道白;独白;对白。明徐渭《南詞叙録》:「唱為主,白為賓,故曰賓白。言其明白曉暢也。」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折:「夫人上,白:……」 ⑪徒然,平白地。如:白费力气;白忙了半天。唐李白《越女詞五首》之四:「相看月未墮,白地斷肝腸。」元佚名《九世同居》第二折:「我倒好笑,拏着細絲銀子兒,鞍馬衣服,白與了人家去了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十八回:「誰知我是白操了這番心,有寃無處訴!」 ⑫指没有功名,没有官职。唐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。」《宋史·婁機傳》:「進士非通籍不能及親,汝輩乃以白身得之耶?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十二回:「講到我鄧老九,一個無名目白出身,倆肩膀扛張嘴。」 ⑬空白;空无所有。如:一穷二白。《新唐書·苗晋卿傳》:「奭持紙終日,筆不下,人謂之『曳白』。」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(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)》:「这一节只好交白卷了。」 ⑭无代价,无报偿。宋歐陽修《乞放行牛皮膠鰾》:「更不支得價錢,令人户白納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二回:「他們白聽戲,白吃,已經便宜了,還讓他們點戲呢!」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「约莫吊了五六分钟,才把他拉上船来,向舱板上一摔,解开绳子,同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:『味道尝够了吗?』『坐白船没那么便宜的!』『下次你还买不买票?』」 ⑮假,没有根据。清王鳴盛《十七史商榷·新舊五代史·追尊四代》:「高曾之名,恐皆是貴後白譔出。用筆超妙之至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七回:「寶玉笑道:『你又説白話。蘇州雖是原籍,因没了姑母,無人照看,才接了來的;明年回去找誰?可見撒謊了。』」 ⑯西方的代称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畫繢》:「畫繢之事,雜五色……西方謂之白,北方謂之黑。」 ⑰古代罚酒用的酒杯。《漢書·敍傳上》:「設宴飲之會,及趙、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,談{⿱八天}大噱。」顔師古注:「謂引取滿觴而飲,飲訖,舉觴告白盡不也。一説白者,罰爵之名也。飲有不盡者,則以此爵罰之。」晋左思《吴都賦》:「里讌巷飲,飛觴舉白。」宋張元幹《賀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》:「舉大白,聽《金縷》。」 ⑱古代祭祀、朝宴时献用的炒米。《周禮·天官·籩人》:「籩人,掌四籩之實。朝事之籩,其實:麷、蕡、白、黑、形鹽、膴、鮑魚、鱐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(熬)稻曰白。」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「冬,王使周公閲來聘,饗有昌歜、白、黑、形鹽。」杜預注:「白,熬稻。黑,熬黍。」 ⑲白发。如:黄童白叟。《漢書·嚴助傳》:「戴白之老不見兵革。」顔師古注:「戴白,言白髮在首。」唐王建《送流人》:「漸看歸處遠,垂白住炎州。」 ⑳(用白眼看人)表示鄙薄厌恶。唐杜甫《丹青引贈曹將軍霸》:「途窮反遭俗眼白,世上未有如公貧。」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十章:「生宝尴尬地坚决否认,同时白了有万一眼。」 ㉑葱、蒜的茎和根。如:葱白。《世説新語·儉嗇》:「陶(侃)性儉吝,及食,噉薤,庾(亮)因留白。陶問用此何為,庾云:『故可種。』」 ㉒银子的代称。《漢書·淮南王劉安傳》:「又有《中篇》八卷,言神仙黄白之術。」顔師古注引張晏曰:「黄,黄金;白,白銀也。」《古今小説·張舜美燈宵得麗女》:「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。」 ㉓道破;揭穿。元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「劉夫人云:『我和孩兒兩個見你阿媽,白那兩個醜生的謊去來。』」元鄭光祖《三戰吕布》第三折:「小校,將着衣袍鎧甲,收的牢者,元帥府裏白那廝箇謊去。」 ㉔单,只。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「要是白來逛逛呢便罷;有什麽説的,只管告訴二奶奶。」 ㉕指白话,跟「文言」相对。如:半文半白;文白夹杂。 ㉖(字形或字音)错误。如:写白字;把字念白了。 ㉗地方话。如:苏白。 ㉘象征反动,与「红」相对。如:白区;白军。 ㉙我国少数民族名。自称「白子」或「白尼」。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,并散居于周围地区和四川省西南、贵州省西部及湖南省西部等地。 ㉚白渠的省称,即今泾惠渠,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。汉武帝太始二年(公元前95年)因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开凿,故名。年久失修,1930年以后改筑,名为泾惠渠。《文選·左思〈吴都賦〉》:「繞霤未足言其固,鄭、白未足語其豐。」李善注引劉逵曰:「鄭、白,二渠名。」 ㉛春秋时楚国地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东北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:「惠王二年,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勝於吴,以為巢大夫,號曰白公。」裴駰集解:「服虔曰:『白,邑名。』杜預曰:『汝陰裦信縣西南有白亭。』」 ㉜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「白氏,芈姓。楚白公勝之後也……秦大夫白乙丙,武安君白起。《史記》有白圭,周富人也。《漢書》白生,魯人,為楚之王博士。晋有白褒,苻秦大鴻臚白景。望出南陽太原。」 (二)bó 《集韻》博陌切,入陌幫。 ①同「伯」。《集韻·陌韻》:「伯,《説文》:『長也。』一曰爵名。古省。」 ②通「帛」。一种丝织品。《釋名·釋兵》:「白旆,殷旌也,以帛繼旐末也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豫部》:「白,叚借為帛。」《詩·小雅·六月》:「白旆央央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白旆者,謂絳帛。」按:《公羊傳·宣公十二年》疏載孫炎《爾雅》注引作「帛斾英英」。《管子·輕重戊》:「其年,民被白布。」戴望校正:「白,帛假字。」 (三)zì 《集韻》疾二切,去至從。脂部。 同「自」。鼻子。《説文·白部》:「白,此亦自字也。」《集韻·至韻》:「自,古作白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