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息,喘也。从心,从自,自亦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自者鼻也。心氣必从鼻出,故从心、自。」

xī 《廣韻》相即切,入職心。職部。

①呼吸时进出的气;气息。《説文·心部》:「息,喘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口部》曰:『喘,疾息也。』喘為息之疾者,析言之。此云息者喘也,渾言之,人之氣急曰喘,舒曰息。」《增韻·職韻》:「息,一呼一吸為一息。」《莊子·逍遥遊》:「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」成玄英疏:「天地之間,生物氣息,更相吹動。」王安石《上蔣侍郎書》:「屏息退處。」《聊齋志異·青娥》:「遂潛伏繡褶之側,略聞香息,心願竊慰。」又出气;喘气。《漢書·蘇建傳附蘇武》:「氣絶,半日復息。」顔師古注:「息,謂出氣也。」《宋史·岳飛傳》: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,若無事然。」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「閉我囊中,壓以詩書,我鞠躬不敢息。」

②叹气。《字彙·心部》:「息,大聲歎曰太息。」《楚辭·離騷》:「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」《漢書·高帝紀》:「(高祖)喟然大息。」顔師古注:「大息,言其歎息之大。」

③滋息;生长。《釋名·釋言語》:「息,塞也,言物滋息塞滿也。」《集韻·職韻》:「息,生也。」《易·革》:「水火相息。」王弼注:「息者,生變之謂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息,生也。」《漢書·卜式傳》:「既為郎,布衣草蹻而牧羊。歲餘,羊肥息。」顔師古注:「息,生也。言羊既肥而又生多也。」柳宗元《天説》:「蟲之禍物也滋甚。其有能去之者,有功於物者也。繁而息之者,物之讎也。」

④停止。《廣韻·職韻》:「息,止也。」《易·乾》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」張説《清夜酌》:「秋陰士多感,雨息夜無塵。」《老殘游記》第十二回:「這時北風已息。」

⑤休息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息,休也。」《墨子·非樂上》:「勞者不得息。」《論衡·吉驗》:「嘗息大澤之陂,夢與神遇。」《明史·太祖紀》:「平定以來,閭閻未息。」

⑥灭;消失。《字彙·心部》:「息,絶也。」《淮南子·覽冥》:「火爁炎而不滅,水浩洋而不息。」高誘注:「息,消。」《禮記·中庸》:「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」鄭玄注:「息,猶滅也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二回:「孔明營燈火方息。」

⑦慰劳。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:「乃息司正。」鄭玄注:「息,勞也,勞賜昨日贊執事者。」

⑧归;返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息,歸也。」《廣雅·釋言》:「息,返也。」

⑨安定;安宁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息,安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八年》:「臣必致死禮,以息。」杜預注:「息,寧静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適威》:「天子也,而不得息。」高誘注:「息,安也,不得安其位。」

⑩儿子。《正字通·心部》:「息,子息。子吾所生者,故曰息。」《戰國策·趙策四》:「老臣賤息舒祺最少,不肖,而臣衰,竊愛憐之。」張籍《董公詩》:「汝息為我子,汝親為我翁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「又無子息,只有一個小女。」

⑪利息。如:年息;月息。《字彙·心部》:「息,今人出錢生子亦曰息。」《周禮·地官·泉府》:「凡民之貸者,與其有司辨而授之,以國服為之息。」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:「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息,猶利也。」皮日休《趙女傳》:「其父貿鹽,盗出其息,不納有司賦。」

⑫通「瘜」。赘肉。《素問·病能論》:「夫癰氣之息者,宜以鍼開除去之。」王冰注:「息,瘜也。死肉也。」《説文·肉部》:「腥,星見食豕,令肉中生小息肉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息,當作瘜。《疒部》曰:『瘜,寄肉也。』」

春秋时诸侯国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「有違言,息侯。」杜預注:「息國汝南新息縣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中》:「陳媯。」韋昭注:「息,姓之國。」

⑭古州名。北周宣政元年改东豫州置,治所在广陵城(今河南省息县)。

⑮县名。在河南省洪武初降息州置。

⑯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:「氏,亦作。侯爵,姓。今蔡州新息縣是。十四年,滅之,子孫以國為氏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12 19:12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