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恆,常也。从心,从舟,在二之閒上下,心以舟施恆也。𠄨,古文恆从月。《詩》曰:『如月之恆。』」商承祚《〈説文〉中之古文考》:「(甲骨文、金文)皆从月。既云古文从月,又引《詩》釋之,則原本作𠀕,从外為傳譌。」此字通行体作「恒」。

(一)héng 《廣韻》胡登切,平登匣。蒸部。

①长久;固定不变。《説文·二部》:「恆,常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常當作長。古長久字只作長。」《玉篇·心部》:「恆,常也,久也。」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無恆産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「然物有恆姿,而思無定檢。」柳宗元《三戒·永某氏之鼠》:「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!」

②平常的;普通的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乙本·道經》:「名,可名也,非恆名也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吴主傳》:「形貌奇偉,骨體不恆。」《聊齋志異·耿十八》:「守固佳,嫁亦恆情。」

③恒心。《論語·子路》:「人而無恆,不可以作巫醫。」《風俗通·窮通》:「非唯聖人俾爾亶厚,夫有恆者亦允臻矣。」崔瑗《座右銘》:「行之苟有恆,久久自芬芳。」

④故法;常法。《周禮·春官·司巫》:「國有大烖,則帥巫而造巫恆。」賈公彦疏:「視舊所施為而法之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文繡有恆。」孔穎達疏:「恆則故也。」

⑤副词。
经常;常常。《書·伊訓》:「敢有恆舞於宫,酣歌於室,時謂巫風。」傳:「常舞則荒淫。」《晋書·隱逸傳·陶潛》:「性嗜酒,而家貧不能恆得。」朱鼎《玉鏡臺記·赴官》:「赤心一點,恆自憂國憂民。」
尝,曾经。清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二:「蔡中郎《陳政要七事》:『恆思皇后祖載之時,東郡有盗人妻者,亡在孝中,本縣追捕,乃伏其辜。』此恆字,猶曾也,嘗也。恆既訓常,而嘗與常通,轉相訓也。」

⑥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为䷟,巽下震上。《易·恆》:「象曰:雷風,恆。」王弼注:「長陽、長陰,合而相與,可久之道也。」

⑦山名。五岳中的北岳。主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。《爾雅·釋山》:「。」郭璞注:「北岳恆山。」張華《博物志》卷一:「五岳:。」

⑧古州名。
北周宣政元年置,治所在真定县(今河北省正定县南)。《廣韻·登韻》:「恆,州名。春秋鮮虞國地,恆山郡周武帝恆州,因山以為名。」
北魏太和十七年以司州改名,治所在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)。
北周天和二年置,治所在盩厔县(今陕西省户县西北)。

⑨姓。《廣韻·登韻》:「恆,姓。有大夫恆思公。」《世本》卷三:「氏,唐叔孫,有恆思公,後有氏。」

(二)gèng 《集韻》居鄧切,去嶝見。蒸部。

①上弦月渐趋盈满。《集韻·隥韻》:「恆,月弦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:「如月之恆,如日之升。」傳:「恆,弦。升,出也。」鄭玄箋:「月上弦而就盈,日始出而就明。」

②遍及。《字彙·心部》:「恆,徧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「恆之秬秠,是穫是畝。」傳:「恆,徧也。」鄭玄箋:「則徧種之。」

③通「亘(gèn)」。绵延;连续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升韻》:「恆,叚借為亘。」《漢書·叙傳上》:「潛神默記,恆以年歲。」顔師古注引如淳曰:「恒,音亘竟之亘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4 23:14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