忸
niǔ 《廣韻》女六切,入屋泥。又《集韻》女九切。沃部。
①〔忸怩〕⒈羞惭的样子。《方言》卷十:「忸怩,慙澀也。楚郢江、湘之間謂之忸怩。」《書·五子之歌》:「顔厚有忸怩。」孔傳:「忸怩,心慙。」孔穎達疏:「忸怩,羞不能言,心慙之狀。」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「公子仰首降階,忸怩而避。」李賢注:「忸怩,心慙也。」《聊齋志異·瞳人語》:「士人忸怩,吃吃而言。」⒉犹豫。《魏書·文苑傳·温子昇》:「文襄館客元僅曰:『諸人當賀。』推子昇合陳辭。子昇久忸怩,乃推陸操焉。」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無官受黜》:「時中書舍人裴坦當制,忸怩含毫久之。」⒊畏缩不前。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安重霸傳》:「(安懷浦)以臨陳忸怩,為景延廣所誅。」
②通「狃」。惯习。《荀子·議兵》:「忸之以慶賞,鰌之以刑罰。」楊倞注:「忸與狃同,串習也。」《後漢書·獨行傳·戴就》:「薛安庸騃,忸行無義。」李賢注:「忸,𢗗也。猶言慣習。」《新唐書·白居易傳》:「又神策雜募市人,不忸于役,脱奔逃相動,諸軍必摇。」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