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复〕

《説文》:「復,往來也。从彳,复聲。」按:复,《説文》训「行故道」,义与復无别。复从夂,「行」意已显,彳乃累增义符。

fù 《廣韻》房六切,入屋奉。又扶富切。沃部。

①返回;还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復,返也。」《説文·彳部》:「復,往來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辵部》曰:返,還也。還,復也。皆訓往而仍來。」《小爾雅·廣言》:「復,還也。」《易·泰》:「无往不復。」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「淳于公,度其國危,遂不復。」杜預注:「國有危難,不能自安,故出朝而遂不還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「至今九年而不復。」又反复。《詩·小雅·蓼莪》:「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」傳:「復,反覆也。」

②恢复。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「三去相,三復位。」《世説新語·方正》:「我令卿復君臣之好,何以猶絶?」元結《大唐中興頌》:「其年復兩京,上皇還京師。」

③报复。《韓非子·内儲説上·七術》:「故越王將復而試其教。」《漢書·江充傳》:「欲取必於萬乘以復私怨。」顔師古注:「復,報也。」

④报答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「以復天子厚恩。」顔師古注:「復亦報。」

⑤告诉;答复。《小爾雅·廣言二》:「復,白也。」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寇》:「凡遠近惸獨老幼之欲有復於上,而其長弗達者,立於肺石。」鄭玄注:「復猶報也,報之者,若上書詣公府言事矣。」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是以王辭而不復。」司馬貞索隱引郭璞曰:「復,答也。」柳宗元《斷刑論》下:「余既為《判刑論》,或者以《釋刑》復於余。」

⑥补偿。《禮記·曾子問》:「除喪則不復昏禮乎?」鄭玄注:「復,猶償也。」《漢書·陳湯傳》:「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,靡億萬之費,經四年之勞,而厪獲駿馬三十匹,雖斬宛王毋鼓之首,猶不足以復費。」顔師古注:「復,償也。」

⑦实践;履行。《論語·學而》:「信近於義,言可復也。」朱熹注:「復,踐言也。」《韓非子·解老》:「衆人雖貳,聖人之復恭敬盡手足之禮也不衰。」陈奇猷集釋引太田方曰:「復,猶履也。」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「下以復吾平生之志。」

⑧事毕。《穀梁傳·文公八年》:「未復而曰復,不專君命也。」范甯注:「復者,事畢之辭。」又《宣公八年》:「復者,事畢也。」

⑨遏止。《淮南子·時則》:「規之為度也,轉而不復,員而不垸。」高誘注:「復,遏也。」

⑩免除(赋税徭役)。《洪武正韻·屋韻》:「復,除也。」《墨子·號令》:「男女老小無分守者,人賜錢千,復之三歲。」《漢書·高帝紀上》:「民給軍事勞苦,復勿租税二歲。」顔師古注:「復者,除其賦役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後晋高祖天福六年》:「乃命復其境内税三年。」胡三省注:「復,除免也。」

⑪宽宥;优待。《吕氏春秋·當賞》:「故復右主然之罪。」《後漢書·杜詩傳》:「士卒之復,比於宿衛。」李賢注:「復謂優寬也。」

⑫安宁;安抚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七年》:「季氏之復,天救之也。」杜預注:「復猶安也。」佚名《劉弘嫁婢》第二折:「却忘了安復嬸子。」

⑬古称人死后招其魂归来。《周禮·天官·夏采》:「夏采掌大喪,以冕服復于大祖,以乘車建綏復於四郊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復,謂始死招魂復魄也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復,盡愛之道也。」鄭玄注:「復謂招魂。」陸游《尤延之尚書哀辭》:「孰抗衣而復公兮。」

⑭六十四卦之一,卦形为䷗,震下坤上。《易·復》:「雷在地中,復。」《漢書·五行志中》:「京房《易傳》曰:『復,崩來無咎。』」顔師古注:「復,卦之辭也。」

⑮副词。
表示重复或继续,相当于「再」。《論語·述而》:「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。」《韓非子·五蠹》:「釋其耒而守株,冀復得兔;兔不可復得。」李白《將進酒》:「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。」
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。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兒已薄禄相,幸復得此婦。」《世説新語·政事》:「文王之囿,與衆共之,池魚復何足惜。」李白《九日登高》:「古來登高人,今復幾人在?」
表示频度。相当于「又」、「也」。《漢書·儒林傳·瑕丘江公》:「會千秋病死,徵江公孫為博士……江博士復死,乃徵周慶丁姓待詔保宫,使卒授十人。」陶潛《讀〈山海經〉十三首》之八:「不老復不死,萬歲如平常。」

⑯连词。表示并列关系。相当于「又」、「与」。王維《雪中憶李楫》:「長安千門復萬户,何處躞蹀黄金羈。」尤袤《淮民謡》:「流離重流離,忍凍復忍饑。」

⑰助词。起补充或调节音节作用。《樂府詩集·横吹曲辭·木蘭詩》:「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户織。」杜甫《贈衛八處士》:「今夕復何夕?共此燈燭光。」

⑱通「複」。
双重;夹层。如:复姓;复线。《禮記·明堂位》:「復廟重檐。」鄭玄注:「復廟,重屋也。」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「從復道望見諸將。」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「復音複,上下有道,故謂復道。」三國楊泉《蠶賦》:「貽五色之玄黄,作四時之單復。」
重复;再来一次。《玉篇·彳部》:「復,重也。」《論語·述而》: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」何晏集解:「曰:『……説則舉一隅以語之,其人不思其類,則不復重教之。』」《韓非子·外儲説左上》:「然而莫能復其處,不可謂善射。」又因袭;照旧。《商君書·更法》:「帝王不相復,何禮之循?」《漢書·律曆志上》:「創業變改,制不相復。」顔師古注:「復,重也;因也。」

⑲通「覆」。
覆盖。《荀子·臣道》:「以德復君而化之,大忠也。」愈樾平議:「《韓詩外傳》復作覆,當从之。以德覆君,謂其德甚大,君德在其覆冒之中,故足以化之。」陸游《首春連陰》:「老嫗哭子那可聽,僵死不復黔婁衾。」辛棄疾《美芹十論》:「典冠舉衣以復韓侯。」
倾覆。《易·泰》:「城復于隍,勿用師。」孔穎達疏:「今下不陪抉,城則隕壞,以此崩倒,反復於隍。」
考求。《墨子·尚同中》:「方今之時,復古之民始生,未有正長之時。」高亨新箋:「復者考求也。復當讀為覆,二字古通用。《爾雅·釋詁》:『覆,審也。』《廣雅·釋言》:『覆,𡩡也。』《説文》:『𡩡,求也。』是覆有考求之義。」

⑳通「腹」。
肚子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簡·治獄程式》:「甲到室即病復(腹)痛。」《漢書·叙傳上》:「復心弘道,惟聖賢兮。」蕭該音義:「復一作腹。張晏曰:『以道為腹心也,弘道達於天地之性命也。』」
厚盛。《吕氏春秋·季冬》:「氷方盛,水澤復。」高誘注:「復亦盛也。」茆泮林注:「腹、復古義通。」按:《禮記·月令》作「腹」,鄭玄注:「腹,厚也。」

㉑通「𥨍」。地室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孚部》:「復,叚借為𥨍。」《詩·大雅·緜》:「陶復陶穴,未有家室。」傳:「陶其土而復之。」鄭玄箋:「復者,復於土上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復,累土於地上也。」按:《説文·穴部》引作「𥨍」。

㉒古州名。
治今湖北省仙桃市西。《集韻·屋韻》:「復,州名。」《正字通·彳部》:「復,州名,古竟陵縣,今沔陽州。」
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二代置。

㉓姓。《正字通·彳部》:「復,姓。復見心。」《左傳·文公十年》:「期思公復遂,為右司馬。」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「以千三百户封復陸支為壯侯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4 14:54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