諓 《説文》:「諓,善言也。从言,戔聲。一曰謔也。」 jiàn 《廣韻》慈演切,上獮從。又才線切。元部。 ①〔諓諓〕 ⒈巧辩之言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諓,善言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此善言,謂善為言辭者,不同『䛡』下之善言也。」《玉篇·言部》:「諓,巧言也。」《國語·越語下》:「余雖靦然而人面哉,吾猶禽獸也,又安知是諓諓者乎?」韋昭注:「諓諓,巧辯之言。」《鹽鐵論·國疾》:「故愕愕者福也,諓諓者賤也。」《後漢書·樊宏傳附樊準》:「忘謇謇之忠,習諓諓之辭。」李賢注:「諓諓,諂言也。」 ⒉谗言貌。《集韻·綫韻》:「諓,巧讒謂之諓。」《楚辭·劉向〈九嘆·愍命〉》:「讒人諓諓,孰可愬兮!」王逸注:「諓諓,讒言貌也。」 ⒊浅薄貌。《集韻·𤣗韻》:「諓,言淺也。」《公羊傳·文公十二年》:「其為能變奈何,惟諓諓善竫言。」何休注:「諓諓,淺薄之貌。」严复《与梁任公论所译〈原富〉书》:「据现在以逆将来,是諓諓者之不足以云,又可决也。」 ②戏谑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諓,謔也。」 ③轻薄貌。《集韻·先韻》:「諓,輕薄皃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