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瘠 |
释义 | 瘠 jí 《廣韻》秦昔切,入昔從。錫部。 ①瘦。也作「膌」。《玉篇·疒部》:「瘠,瘦也。」清雷浚《説文外編》卷一:「《説文》無『瘠』字。《肉部》:『膌,瘦也』為『瘠』之正字。」《易·説卦》:「〔乾〕為瘠馬。」陸德明釋文引王廙云:「瘠,健之甚者,為多骨也。」唐韓愈《雜説四首》之二:「善醫者,不視人之瘠肥,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。」茅盾《秋收》:「老通宝的一只枯瘠的手抖簌簌地摸着小宝的光头。」 ②贫穷。《三國志·吴志·陸遜傳》:「夫民殷國弱,民瘠國彊者,未之有也。」《清史稿·熊賜履傳》:「一旦水旱頻仍,蠲豁則吏收其實而民受其名,振濟則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。」清王夫之《宋論·仁宗》:「民驕而不均,豪民日競,罷民日瘠,人事盈虚之必有也。」又贫穷的人。《新唐書·白居易傳》:「乞盡免江淮兩賦,以救流瘠。」 ③(土地)不肥沃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昔聖王之處民也,擇瘠土而處之。」韋昭注:「磽确為瘠。」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「處沃土則逸,處瘠土則勞。」《明紀·太祖紀五》:「膏腴而税反輕,瘠鹵而税反重。」 ④简单。《禮記·樂記》:「使其曲直、繁瘠、廉肉、節奏,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。」孔穎達疏:「瘠,謂省約。」《文心雕龍·風骨》:「若瘠義肥辭,繁雜失統,則無骨之徵也。」 ⑤书法术语。指细削而有力。唐張彦遠《法書要録》卷六:「瘦而有力曰瘠。」宋趙彦衛《雲麓漫鈔》卷二:「方而不能圓,肥而不能瘠,倣古人得其筆畫而不得其均齊可觀者為下。」 ⑥疾疫。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年》:「大災者何?大瘠也。大瘠者何?㾐也。」何休注:「瘠,病也。齊人語也。㾐者,民疾疫也。」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》卷八:「睿親王征姜瓖,欲並征喀爾喀,行三日,馬瘠道乏水止。」 ⑦使人贫弱;损削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何必瘠魯以肥杞?」明屠隆《曇花記·冥司斷案》:「衆生多犯慳貪,謀奪强占,瘠人肥己,毫釐不捨。」 ⑧菲薄。《荀子·富國》:「若是則瘠,瘠則不足欲,不足欲則賞不行。」楊倞注:「瘠,奉養薄也。」 ⑨通「胔(zì)」。腐肉;腐尸。《管子·八觀》:「稼亡三分之一,而非有故蓋積也,則道有損瘠矣。」王念孫雜志:「損當為捐,字之誤也。瘠讀為『掩骼埋胔』之胔。露骨曰骼,有肉曰胔。作瘠者,借字耳。」《荀子·榮辱》:「是其所以不免於凍餓,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也。」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「故堯、禹有九年之水,湯有七年之旱,而國亡捐瘠者,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。」顔師古注引孟康曰:「肉腐為瘠。捐,骨不埋者。」 ⑩姓。《字彙·疒部》:「瘠,姓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