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律 |
释义 | 律 《説文》:「律,均布也。从彳,聿聲。」段玉裁注:「律者,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,故曰均布也。」按:桂馥義證和王筠句讀皆以为「均布也」当作「均也」、「布也」。 lǜ 《廣韻》吕䘏切,入術來。術部。 ①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。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。从低音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,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。统称十二律。《集韻·術韻》:「陽管謂之律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律中大蔟。」蔡邕章句:「律,截竹為管謂之律。律者清濁之率法也,聲之清濁以律長短為制。」《史記·律書》:「壹禀於六律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古律用竹,又用玉,漢末以銅為之。」唐李白《鄒衍谷》:「鄒子一吹律,能迴天地心。」又古人用律管候气,以十二律的名称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,故又指节气。晋陶潛《自祭文》:「歲惟丁卯,律中無射。」唐杜荀鶴《御溝新柳》:「律到重九春,溝連柳色新。」 ②音律;乐律。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,合称十二律。《書·舜典》:「聲依永,律和聲。」孔傳:「律謂六律六吕……言當依聲律以和樂。」《淮南子·主術》:「樂生於音,音生於律,律生於風,此聲之宗也。」唐柳宗元《非國語上·律》:「律者,樂之本也。」闻一多《时代的鼓手》:「音乐不能离韵律而存在。」 ③法律;法令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「律,常也。」邢昺疏:「律者,常法也。」《廣韻·術韻》:「律,律法也。」《正字通·彳部》:「律,刑律。」《易·師》:「師出以律。」孔穎達疏:「律,法也……使師出之時,當須以其法制整齊之。」《文心雕龍·議對》:「田(佃)穀先曉於農,斷訟務精於律。」《宋史·余玠傳》:「於是東、西川無復統律,遺民咸不聊生。」 ④规律;规则。如:定律;格律;周期律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:「以治日月之行律。」高誘注:「律,度也。」唐杜甫《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》:「晚節漸於詩律細。」 ⑤依法治理、处治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:「弘乃烈祖,律乃有民。」孔傳:「以法度齊汝所有之人。」 ⑥约束。如:严于律己。《韓非子·難四》:「五伯兼并,而以桓律人,則是皆無貞廉也。」唐高駢《寄鄠杜李遂良處士》:「池邊寫字師前輩,座右題銘律後生。」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一》:「君子以細行律身,不以細行取人。」 ⑦遵守;效法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律,率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太平御覽》引《春秋元命包》云:『律之為言率也,所以率氣令達也。』又引宋均注云:『率,猶遵也。』」《正字通·彳部》:「律,法傚也。」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「勞知而不律先王,謂之姦心。」楊倞注:「律,法。」《禮記·中庸》:「上律天時,下襲水土。」唐劉禹錫《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》:「有心律天道,無位救陵夷。」 ⑧衡量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律,銓也。」郭璞注:「法、律皆所以銓量輕重。」邢昺疏:「謂銓量也。」明袁宏道《遊蘇門山百泉記》:「以常情律之,則為至怪;以通人觀之,則亦人情也。」 ⑨古代爵位的等级。《禮記·王制》:「有功德於民者,加地進律。」 ⑩律诗的简称。如:五律;七律;排律。《清平山堂話本·風月相思》:「展轉至曉,乃賦一律。」明王思任《李賀詩解序》:「唐以律取士,猶今日之時文也。」 ⑪梳理头发。《正字通·彳部》:「律,理髮曰律。」《荀子·禮論》:「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,不浴則濡巾三式而止。」楊倞注:「律,理髮也。」 ⑫述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律,述也。」郭璞注:「叙述也,方俗語耳。」 ⑬始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「律,始也。」戴震注:「案,律亦作䔞。《廣雅》:『䔞,始也。』義本此。」 ⑭旧指传呼犯人。元關漢卿《四春園》第四折:「張千,將李慶安一行人都與我律上廳來。」 ⑮向前推进。《齊民要術·大小麥》:「麥生根成,鋤區間秋草。緣以棘柴律土,壅麥根。」石声汉校釋:「現在粤語系統的方言中,用手排除障礙向前推進稱為『律過』,可以作這裏『律』字的解釋。」 ⑯指佛教专守戒律的。如:律宗;律寺。 ⑰通「硉(lù)」。礌,击。《文選·枚乘〈七發〉》:「上擊下律,有似勇壯之卒。」李善注:「律當為硉。」 ⑱捕鸟的长柄网。《爾雅·釋器》:「律謂之分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律讀為率。《説文》曰:『率,捕鳥畢也。』『畢,田罔也。』畢或作罼,《廣雅》曰:『罼,率也。』是率亦羅罔之屬,作律者,借字耳。」 ⑲姓。《萬姓統譜·術韻》:「律,見《姓苑》。漢律子公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