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彌 |
释义 | 彌〔弥〕 (一)mí ㊀《廣韻》武移切,平支明。支部。 ①放松弓弦。后作「㣆」。《集韻·支韻》:「彌,《説文》:弛弓也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履部》:「㣆,弛弓也。字亦作彌。」 ②弓张满。《字彙·弓部》:「彌,弓張滿也。」 ③满;遍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:「國有大故天烖,彌祀社稷禱祠。」鄭玄注:「彌,猶徧也。」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「離宫别館,彌山跨谷。」張守節正義:「彌,滿也。」唐陳子昂《感遇三十八首》之十一:「舒之彌宇宙,卷之不盈分。」《清史稿·災異志》:「見赤氣彌天。」 ④久,长久。《小爾雅·廣詁》:「彌,久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彌,久也。」《書·顧命》:「病日臻,既彌留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病困已甚,病既久留於我身。」《楚辭·招魂》:「容態好比,順彌代些。」王逸注:「彌,久也……順承上意,久則相代也。」唐劉知幾《史通·六家》:「(《春秋》)彌歷千載,而其書獨行。」 ⑤远。《左傳·哀公二十三年》:「以肥之得備彌甥也。」杜預注:「彌,遠也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前開唐中,彌望廣潒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彌,遠也。」《清朝野史大觀·清代述異·歐陽浩》:「若翁望爾為通人,汝視顧女彌不如矣!」 ⑥广;大。《玉篇·弓部》:「彌,大也。」《漢書·揚雄傳下》:「天麗且彌,地普而深。」顔師古注:「彌,廣也。」《文選·孫綽〈遊天台山賦〉》:「結根彌於華岱,直指高於九疑。」李善注:「劉瓛《周易義》曰:『彌,廣也。』」 ⑦尽;终极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彌,終也。」郭璞注:「終,竟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卷阿》:「豈弟君子,俾爾彌爾性。」毛傳:「彌,終也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橦末之伎,態不可彌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彌,猶極也。言變巧之多不可極也。」《新唐書·王義方傳》:「此生殺之柄,不自主出,而下移佞臣,履霜堅冰,彌不可長。」 ⑧深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彌,深也。」《後漢書·仲長統傳》:「澶漫彌流,無所底極。」 ⑨缝合;补救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彌,縫也。」又「彌,合也。」《易·繫辭上》:「故能彌綸天地之道。」孔穎達疏:「彌謂彌縫補合。」《左傳·昭公二年》:「敢拜子之彌縫敝邑。」杜預注:「彌縫,猶補合也。」宋沈括《夢溪筆談·技藝》:「蓋釘板上下彌束,六幕相聯。」 ⑲蹄甲不分明。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「馬有生角,雄鷄五足,有豕生而彌。」高誘注:「彌,蹄不甲也。」许维遹集釋:「吴先生曰:彌讀為㒼胡之㒼。㒼胡亦作曼沍、漫胡,連言為㒼胡,單言為彌。彌㒼一聲之轉也。豕生蹄甲不分明,與鴨鵝之蹼相似,故謂之彌。」 ⑪副词。表示程度加深。《小爾雅·廣詁》:「彌,益也。」《廣韻·支韻》:「彌,益也。」《論語·子罕》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。」邢昺疏:「彌,益也。」戰國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「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」唐白居易《夜泊旅望》:「近海江彌闊,近秋夜更長。」 ⑫气贯日。《周禮·春官·𦕑祲》:「六曰瞢,七曰彌。」鄭玄注:「故書彌作迷……鄭司農云:『彌者,白虹彌天也。』……彌,氣貫日也。」賈公彦疏:「云氣貫日也者,以其言彌,故知雲氣貫日而過。」 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「彌氏,姬姓。《史記》衛公孫彌牟,彌牟孫子瑕。以王父字為氏。」 ㊁《集韻》緜批切,平齊明。 〔嫛彌〕婴儿貌。《集韻·齊韻》:「彌,嫛彌,嬰兒皃。」 (二)mǐ 《集韻》母婢切,上紙明。支部。 ①止息;消除。也作「弭」。《集韻·紙韻》:「彌,止也。通作弭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小祝》:「彌烖兵,遠辠疾。」鄭玄注:「彌,讀曰敉。敉,安也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案:《大祝》先鄭注云:『化祝弭災兵也。』《郊特牲》云:『祭有祈焉,有報焉,有由辟焉。』注云:『辟讀為弭,謂弭災兵,遠罪疾也。』字并作弭……竊疑漢時通用弭為彌。此經例用古字作彌,注例用今字當作弭……至此經凡云彌者,并取安息禦止之義。」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「白誅故定陵侯淳于長,以彌亂發姦。」顔師古注:「彌讀曰弭。弭,止也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一回:「他地面上消彌了這等一個大案,也省得許多的拖累花消。」 ②收敛。《淮南子·人間》:「狐之捕雉,必先卑體彌耳以待其來也。」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「望舒彌轡。」顔師古注:「彌,斂也。」 ③金饰衡轭之末。一说为车耳。《荀子·禮論》:「寢兕、持虎、蛟韅、絲末、彌龍,所以養威也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彌如字,又讀為弭。弭,末也。謂金飾衡軛之末為龍首也……盧文弨曰:彌即《説文》之𦗕。《廣韻》引《説文》云:𦗕,乘輿金耳也……金耳,謂車耳,即重較也。」 ④水盛貌。《集韻·紙韻》:「彌,水盛皃。」 (三)ní 《集韻》研奚切,平齊疑。 同「婗」。《集韻·齊韻》:「婗,《説文》:『嫛也。』一曰啼聲。一曰婦人惡皃。或作彌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