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案,几屬。从木,安聲。」

àn 《廣韻》烏旰切,去翰影。元部。

①几一类的木制器物。《説文·木部》:「案,几屬。」
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。如:举案齐眉。《玉篇·木部》:「案,食器也。」《急就篇》:「橢杅槃案桮閜盌。」顔師古注:「無足曰盤,有足曰案,所以陳舉食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》:「案,十有二寸。」《史記·田叔列傳》:「(漢高祖)過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,禮甚恭。」
憩用坐榻。五代徐鍇《説文繫傳·木部》:「案,所凭也。」《周禮·天官·掌次》:「王大旅上帝,則張氊案。」賈公彦疏:「案,謂牀也。」
长方形的桌子。如:书案;桌案。《三國志·吴志·周瑜傳》:「拔刀斫前奏案曰:『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者,與此案同。』」李白《下途歸石門舊屋》:「羡君素書常滿案,含丹照白霞色爛。」

②案件,涉及法律或政治的事件。如:犯案;破案;五卅惨案。

③处理公事的文书、成例及狱讼判定的结论。如:备案;有案可稽。《正字通·木部》:「案,凡官府興除成例及獄訟定論者亦曰案。」《隋書·儒林傳·劉炫》:「今之文簿,恒慮覆治,鍛鍊若其不密,萬里追證百年舊案。故諺云:『老吏抱案死。』」《資治通鑑·漢桓帝延熹九年》:「案經三府。」胡三省注:「案,文案也。」湯顯祖《牡丹亭·硬拷》:「果是他,便童生應試,也要候案。」

④有关建议、计划之类的文件。如:提案;方案;草案;议案。

⑤连词。表示承接关系,相当于「于是」、「则」。《荀子·臣道》:「是案曰是,非案曰非,是事忠君之義也。」《戰國策·趙策一》:「為上交,禍案攘於矣。」

⑥语气词。《荀子·王制》:「案謹募選閲材伎之士,然後漸慶賞以先之。」楊倞注:「案,發聲。」

⑦盂。《廣雅·釋器》:「案,盂也。」

⑧通「按」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案,叚借為按。」
抚;用手压下。《莊子·盗跖》:「(盗跖)案劍瞋目,聲如乳虎。」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「籍福起為謝,案灌夫項令謝。」《漢書·王嘉傳》:「使侍醫伍宏等内侍案脈,幾危社稷,殆莫甚焉。」顔師古注:「案,謂切診也。」
抑止;停止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「因案人之所感,以求容與其心。」成玄英疏:「案,抑也。」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「若不能當,何不案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。」
考查;研求。《正字通·木部》:「案,考也。通作按。」《戰國策·趙策二》:「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,諸侯之地,五倍於。」《論衡·問孔》:「案聖賢之言,上下多相違。」《後漢書·黨錮傳·賈彪》:「驅車北行,案驗其罪。」又著者发端明义之辞和按语也称案。如:案语;加案。
举劾;查办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「丞相言灌夫家在潁川,横甚,民苦之,請案。」
按照;依据。《正字通·木部》:「案,據也。通作按。」《荀子·不苟》:「國亂而治之者,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。」楊倞注:「案,據也。」《韓非子·孤憤》:「人臣循令而从事,案法而治官。」

⑨通「安(ān)」。安抚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案,叚借為安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十六經·順道》:「慎案其衆,以隋(隨)天地之從。」賈誼《過秦論下》:「案土息民,以待其弊。」按: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引「案」作「安」。

⑩界限。《國語·齊語》:「參國起案,以為三官。」韋昭注:「案,界也。分國事以為三也。」

⑪木名。《集韻·翰韻》:「案,木名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30 15:10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