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底,山居也。一曰下也。从广,氐聲。」段玉裁改「居」为「凥」。注:「凥,各本譌作居,今正。山當作止,字之誤也。从广,故曰止凥。《玉篇》曰:『底,止也,下也。』《廣韻》曰:『底,下也,止也。』皆本《説文》。」

(一)dǐ 《廣韻》都禮切,上薺端。脂部。

①物体的下层或下面。《説文·广部》:「底,一曰下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下為底,上為蓋。今俗語如是。」《廣韻·薺韻》:「底,下也。」戰國宋玉《高唐賦》:「不見其底,虚聞松聲。」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「于橐于囊」鄭玄箋:「無底曰囊,有底曰橐。」顧愷之《雷電賦》:「光驚于泉底,聲動于天外。」李清照《偶成》:「十五年前花月底,相從曾賦賞花詩。」

②停滞;止住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底,止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「勿使有所壅閉湫底。」杜預注:「底,滯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服虔云:『底,止也。』……言氣聚集而停滯也。」又《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處而不底,行而不流。」《國語·晋語四》:「戾久將底,底著滯淫。」韋昭注:「底,止也。」柳宗元《天説》:「人之血氣敗逆壅底。」

③底子;基础。如:白底红花。《齊民要術·種穀》:「凡穀田:緑豆小豆底為上;麻、黍、胡麻次之;蕪菁、大豆為下。」石声汉校釋:「底即前作物收穫後的地。」

④底细,事情的根源或内蕴。如:寻根问底。《明史·河渠志一》:「人心惶惶,未知所底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十三回:「我問你老底子家裏事,也是替你解悶的。」鲁迅《呐喊·狂人日记》:「这一件事,越教我猜不出底细。」

⑤里面。杜甫《哀王孫》:「又向人家啄大屋,屋底達官走避胡。」楊萬里《月夜阻風泊舟太湖石塘南頭》:「誰有工夫寒夜底,獨尋水月五湖中。」李清照《玉樓春·紅梅》:「道人憔悴春窗底,悶損闌干愁不倚。」

⑥旁边。王建《宫詞一百首》之八十九:「院院燒燈如白日,沈香火底坐吹笙。」姜夔《解連環》:「水驛燈昏,又見在、曲屏近底。」湯顯祖《邯鄲記·度世》:「這底是三,那底是三,更有找不着的三。」

⑦隐藏。王褒《四子講德論》:「夫雷霆必發,而潛底震動;枹鼓鏗鏘,而介士奮發。」馬融《廣成頌》:「疏越藴慉,駭恫底伏。」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春秋左傳下》:「潛底,猶潛隱也。底伏,猶隱伏也。」

⑧文稿。《正字通·广部》:「文稾曰底。」宋敏求《春明退朝録》卷下:「凡公家文書之稿,中書謂之草,樞密院謂之底,三司謂之檢。今祕府有朝宣底二卷,即正明中崇政院書也。」茅盾《子夜》一:「底稿,竹斋在那里拟。」

⑨尽头,末尾。郭璞《元皇帝哀策文》:「靈慶有底,見龍在田。」鲁迅《彷徨·祝福》:「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,村镇上不必说,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。」茅盾《子夜》四:「将近巷底的时候,他突然站住了。」

⑩至,到。《字彙·广部》:「底,至也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上》:「日月底于大廟。」韋昭注:「底,至也。」

⑪引致,达到。《字彙·广部》:「底,致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二年》:「底禄以德。」杜預注:「底,致也。」《文選·楊惲〈報孫會宗書〉》:「材朽行穢,文質無所底。」李善注:「底,致也。」《金史·世宗紀下》:「而羣臣偷安苟禄,不能將順其美,以底大順,惜哉。」

⑫当。《篇海類編·宫室類·广部》:「底,當也。」《列子·天瑞》:「林類年且百歲,底春被裘,拾遺穗於故畦,並歌並進。」張湛注:「底,當也。」

⑬定。《字彙·广部》:「底,定也。」

⑭代词。
表示指称,相当于「这」、「此」。陸游《遣興》:「小甑粳底樣香。」佚名《驀山溪》:「竹籬茆舍,底是藏春處。」史鑑《解連環·送别》:「别離事人生常有,底何須為著,成個消瘦。」
表示疑问。
相当于「谁」。吴潛《八聲甘州·和魏鶴山韻》:「點檢人間今古,問誰為贏局,底是輸棋?」
相当于「何」、「什么」。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二·歡聞變歌》:「君非鸕鷀鳥,底為守空池?」蘇軾《謝人見和前篇》:「得酒强歡愁底事,閉門高卧定誰家?」陈毅《为苏南摩擦答某君》:「投降缘底事?敌伪已图穷。」

⑮副词。
表示程度。
相当于「尽」、「极」。樊宗師《絳守居園池記》:「西南有門曰虎豹,左畫虎搏立,萬力千氣底發。」蘇轍《代南京留守謝减降德音表》:「頃自秋末,逮茲歲終,愆陽為災,時雪不至,麥田枯槁,民氣底煩。」
相当于「多么」、「何其」。李商隱《五言述德抒情詩》:「雅宴初無倦,長歌底有情?」又《柳》:「柳映江潭底有情!望中頻遣客心驚。」楊萬里《寒食遊翟園得十詩》:「老守底風流!哦就十詩一笑休。」
的确;确实。李商隱《贈宗魯笻竹杖》:「風流真底事,常欲傍清羸。」《朱子語類·釋氏》:「譬如人食物,欲知烏喙之不可食,須是認下這底是烏喙,知此物之為毒,則他日不食之矣。」

⑯通「砥」。《孟子·萬章下》:「《詩》云:『周道如底,其直如矢。』」朱熹注:「底與砥同,礪石也。言其平也。」《漢書·鼂錯傳》:「和輯士卒,底厲其節。」顔師古注:「底與砥同。」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訓》:「相與作中流之底柱,相與挽已倒之狂瀾。」

⑰通「低(dī)」。《釋名·釋地》:「地者,底也,其體底下載萬物也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夏侯玄傳》:「此為親民之吏,專得底下,吏者民命而常頑鄙。」《藝文類聚》卷五十一引三國曹植《謝妻改封表》:「其才質底下,謬同受私。」

⑱姓。《續通志·氏族略七》:「底,見《姓苑》。底藴,右都御史。」

(二)de

助词。
相当于「的」。《李陵變文》:「燒却前頭草,後底火來,他自定。」楊萬里《夏夜玩月》:「上下兩輪月,若箇是真底?」周汝昌注:「真底,真的。」巴金《家》二十五:「我底希望,我底志愿,你是知道的;我底处境,你也是知道底。」
相当于「得」。趙長卿《浣溪沙》:「先自愁懷容易感,不堪聞底子規聲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5 10:42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