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番 |
释义 | 番 《説文》:「番,獸足謂之番。从釆,田象其掌。𨆌,番或从足,从煩。𥸨,古文番。」徐灝注箋:「田象獸掌,其形與土田字相溷,故又从釆建類。」 (一)fán 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奉。又補過切。元部。 ①兽足。后作「蹯」。《説文·釆部》:「番,獸足謂之番。」《玉篇·釆部》:「番,獸足也。或作蹯。」引申为脚掌。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釋形體》:「《説文》獸足謂之番,從釆,田象其掌。移以言人,今謂腳掌曰腳番,讀如板。」 ②通「藩」。篱笆。《字彙補·田部》:「番,與藩同。籬也。」《荀子·禮論》:「抗折,其䫉(貌)以象槾茨番閼也。」楊倞注:「番讀為藩。藩,籬也。」 ③通「蕃」。茂盛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番,叚借為蕃。」《白石神君碑》:「永永番昌。」《無極山碑》:「草木番茂。」 (二)fān 《廣韻》孚袁切,平元敷。 ①更替,轮值。《廣韻·元韻》:「番,遞也。」《集韻·願韻》:「番,更次也。」《列子·湯問》:「(帝)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,迭為三番,六萬歲一交焉。」殷敬順釋文:「番,音翻。更代也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「羣后百寮,番休遞上。」《新唐書·杜暹傳》:「暹率當番衛士繕三宫城,浚池,督役不少懈。」 ②量词。《廣韻·元韻》:「番,數也。」 ③旧时对西部边境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。如:番邦;西番。宋陸游《軍中雜歌八首》之七:「如今便死知無恨,不屬番家屬漢家。」《天工開物·乃服·褐氊》:「蘭絨,番語謂之孤古絨。」郭沫若《创造十年》八:「(梦旦先生)在四马路上的一家番菜馆子里请吃晚饭。」 ④用同「翻」。宋李誡《營造法式·大木作功限三·拆修挑拔舍屋功限》:「揭箔番修,挑拔柱木,修整檐宇,八分功。」元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楔子:「你若又番悔,我出首與夫人,你着我將簡帖兒約下他來。」明康海《中山狼》第四折:「把恩情番成讎敵,只落得自傷悲。」 (三)bō 《廣韻》博禾切,平戈幫。歌部。 ①〔番番〕勇武貌。《爾雅·釋訓》:「番番,勇也。」郭璞注:「皆壯勇之貌。」《廣韻·戈韻》:「番,《書》曰:番番良士。《爾雅》曰:番番、矯矯,勇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:「申伯番番,既入于謝。」毛傳:「番番,勇武貌。」 ②通「播」。传扬,传布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番,叚借為播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十六經·三禁》:「天道壽壽,番于下土,施于九洲。」 (四)pó 《集韻》蒲波切,平戈並。 同「鄱」。古楚国地名。故地即今江西省鄱阳县。旧称鄱阳,1957年改为波阳县。2003年恢复鄱阳县名。《集韻·戈韻》:「鄱,《説文》:『鄱陽,豫章縣。』或省。」《史記·楚世家》:「十二年,吴復伐楚,取番。」張守節正義引《括地志》云:「饒州鄱陽縣,春秋時為楚東境,秦為番縣,屬九江郡,漢為鄱陽縣也。」又《伍子胥列傳》:「闔廬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,取番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蓋鄱陽也。」 (五)pān 《廣韻》普官切,平桓滂。元部。 ①〔番禺〕旧县名。1992年改为番禺市,2000年改为广州市番禺区。在今广州市南郊。《廣韻·桓韻》:「番,番禺縣,在廣州。」《初學記》卷八引《南越志》:「番禺縣有番、禺二山,因以為名。」《史記·西南夷列傳》:「牂柯江,廣數里,出番禺城下。」 ②姓。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「皇父卿士,番維司徒。」毛傳:「番,氏。」《姓觿·寒韻》:「番,音同潘。又《歌韻》,《世本》云:殷湯支庶封番,因氏。《史記》夫差取番是也。《路史》云:吴王支庶食采於番,因氏。《千家姓》云:九江族。武帝時有番係。」 (六)pán 《集韻》蒲官切,平桓並。 〔番須〕古山谷名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。《後漢書·來歙傳》:「從番須,回中徑至略陽。」李賢注:「番須,地名也。番,音盤。」 (七)pàn 《集韻》普半切,去换滂。 同「潘」。古县名。故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部。《集韻·换韻》:「潘,縣名,在上谷。或省。」《中国地名大辞典》:「潘县,汉置,故城在今直隶涿鹿县西南七十里。」 (八)pí 《集韻》蒲糜切,平支並。 同「蕃」。古县名。故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。《集韻·支韻》:「蕃,縣名,在魯。或作番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