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甸 |
释义 | 甸 《説文》:「甸,天子五百里地。从田,包省。」林义光《文源》:「《説文》从勹之字,古作从人。甸當與佃同字……从人、田,田亦聲。」 (一)diàn 《廣韻》堂練切,去霰定。真部。 ①王田。《説文·田部》:「甸,天子五百里地。」桂馥義證:「天子五百里地者,徐鍇本作天子五百里内田。《禹貢》『五百里甸服』傳云:『規方千里之内謂之甸服,為天子服治田,去王城四面五百里。』」《國語·周語上》:「邦内甸服。」韋昭注:「甸,王田也。」 ②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,郊外称甸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「三曰邦甸之賦。」賈公彦疏:「郊外曰甸,百里之外,二百里之内。」《左傳·襄公二十一年》:「將逃罪,罪重于郊甸。」杜預注:「郭外曰郊,郊外曰甸。」唐李庾《東都賦》:「顯祖光宗,勒岱而祈嵩,我甸我郊,三聖之靈壇在焉。」 ③田野。南朝宋鮑照《潯陽還都道中》:「登艫眺淮甸,掩泣望荆流。」唐劉希夷《江南曲》:「潮平見楚甸,天際望維揚。」明楊慎《垂楊篇》:「蒼涼苑日籠燕甸,縹緲宫雲覆京縣。」 ④田野出产物。《禮記·少儀》:「臣為君喪,納貨貝於君,則曰納甸於有司。」鄭玄注:「甸,謂田野之物。」 ⑤甸人,古代管理柴薪的官。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「諸侯賓至,甸設庭燎。」一说即甸师,古代管理田事的官。《穀梁傳·桓公十四年》:「甸粟而内之三宫。」范甯注:「甸,甸師,掌田之官也。」 ⑥治理。《書·多士》:「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,俊民甸四方。」孔傳:「天命湯更代夏,用其賢人治四方。」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:「信彼南山,維禹甸之。」毛傳:「甸,治也。」 ⑦坝子,平坝。多用作地名。古代也用作地方行政单位名。如:桦甸(在吉林省)、宽甸(在辽宁省)、中甸(在云南省)。《元史·成宗紀二》:「(元貞二年)十二月戊戌……詔復立蒙樣剛等甸軍民官。」又《地理志四》:「雲南諸路行中書省,為路三十七,府二,屬府三,屬州五十四,屬縣四十七。其餘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。」 ⑧挺。《字彙補·田部》:「甸,挺也。」《太玄·圖》:「天甸其道,地杝其緒。」范望注:「甸之言挺也。言天挺立其道於上。」俞樾平議:「古田、陳同聲……天甸其道者,天陳其道也。」 (二)tián 《集韻》亭年切,平先定。真部。 ①通「田(畋)」。打猎。《周禮·春官·小宗伯》:「若大甸,則帥有司而饁獸于郊,遂頒禽。」鄭玄注:「甸,讀曰田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注云『甸讀曰田』者,甸、田聲同。《敍官》注云:『甸之言田也。』田為田狩正字,甸為借字,故讀從之。」又《師服》:「凡甸,冠弁服。」鄭玄注:「甸,田獵也。」 ②同「畋」。平田。《集韻·先韻》:「畋,《説文》:『平田也。』亦作甸。」 (三)shèng 《集韻》石證切,去證船。真部。 古代征赋划分田地、区域的单位,四丘为甸,每甸出兵车一乘。《釋名·釋州國》:「四丘為甸。甸,乘也,出兵車一乘也。」《集韻·證韻》:「甸,六十四井為甸。」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「九夫為井,四井為邑,四邑為丘,四丘為甸,四甸為縣,四縣為都,以任地事而令貢賦,凡税斂之事。」鄭玄注:「甸之言乘也。甸方八里。」《漢書·刑法志》:「四丘為甸。甸,六十四井也,有戎馬四匹,兵車一乘,牛十二頭,甲士三人,卒七十二人,干戈備具,是謂乘馬之法。」 (四)yìng 《字彙補》以證切。 〔甸氐道〕古地名。在今四川省。《字彙補·田部》:「甸,漢地名甸氐道,屬廣漢郡。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廣漢郡,屬益州。縣十三……甸氐道。」顔師古注引李奇曰:「甸,音媵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