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甲 |
释义 | 甲 《説文》:「甲,東方之孟,陽气萌動。从木戴孚甲之象。一曰人頭宜為甲,甲象人頭。𠇚,古文甲,始於十,見於千,成於木之象。」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甲,鎧也,象戴甲于首之形。」 jiǎ 《廣韻》古狎切,入狎見。盍部。 ①古时战士的护身衣,用皮革或金属制成。也叫「铠」。《釋名·釋兵》:「甲,似物有孚甲以自禦也……亦曰鎧,皆堅重之名也。」《廣雅·釋器》:「甲,鎧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《周官·司甲》注:『甲,今時鎧也。』疏云:『今古用物不同,其名亦異,古用皮謂之甲,今用金謂之鎧。』」《書·説命中》:「惟甲胄起戎。」孔傳:「甲,鎧。」唐黄巢《不第後賦菊》:「冲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黄金甲。」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「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。」 ②兵,兵士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「秋九月,晋侯飲趙盾酒,伏甲將攻之。」唐杜牧《燕將録》:「王師入魏,君厚犒之,于是悉甲壓境,號曰伐趙。」宋文天祥《己未上皇帝書》:「至如諸州之義甲,各有土豪;諸峒之壯丁,各有隅長。」 ③某些动物护身的硬壳。清俞樾《兒笘録·甲》:「甲之本義謂何?麟甲字其本義也。《大戴禮·易本命篇》:『有甲之蟲三百六十,而神龜為之長。』是甲蟲以龜為主,故甲字即象龜形……引申之,艸木之皮亦謂之甲。」《文選·左思〈吴都賦〉》:「葺麟鏤甲,詭類舛錯。」李善注引劉逵曰:「甲,謂龜甲也。」宋王安石《同王濬賢良賦龜》:「於時睹甲别貴賤,太上藏法傳昆仍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门外文谈(三)》:「现在我们能在实物上看见的最古的文字,只有商朝的甲骨和钟鼎文。」 ④手指和脚趾上的角质层。《管子·四時》:「西方曰辰,其時曰秋,其氣曰陰,陰生金與甲。」尹知章注:「陰氣凝結堅實,故生金為爪甲也。」《聊齋志異·屍變》:「審諦之則左右四指,並卷如鈎,入木没甲。」 ⑤草木萌芽时的外皮。《釋名·釋天》:「甲,孚甲也。萬物解孚甲而生也。」《易·解》:「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」孔穎達疏:「雷雨既作,百果草木皆孚甲開坼,莫不解散也。」唐孟郊《子慶詩》:「小小豫章甲,纖纖玉樹姿。」《農政全書·樹藝·蕪菁》:「蕪菁,擇子下種,出甲後,即耘出小者作茹。」 ⑥现代用金属做成的有保护功用的外壳、装备。如:甲板;装甲车。 ⑦天干的第一位,用以纪年、月、日。《爾雅·釋天》:「太歲在甲曰閼逢……月在甲曰畢。」《易·蠱》:「蠱,元亨。利涉大川,先甲三日,後甲三日。」高亨注:「每旬之第一日為甲日,第二為乙日,第三為丙日,餘以類推。」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:「出國門而軫懷兮,甲之鼂吾以行。」 ⑧序数第一的代称。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「北闕甲第,當道直啟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甲,言第一也。」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「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:甲乙丙丁,开中药铺。」 ⑨五行属木,因以为木的代称。《淮南子·天文》:「其日甲乙。」高誘注:「甲乙皆木也。」宋王欽若《南懷州修湯王廟記》:「昭告於上帝,甲未及燃,而密雲四合,甘澤大澍。」又甲木主仁,以甲名仁。《太玄·斷》:「次七,庚斷甲,我心孔碩,乃後有鑠。」范望注:「庚,義也;甲,仁也。」 ⑩居第一;冠于。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「武安由此滋驕,治宅甲諸第。」裴駰集解引徐廣曰:「為諸第之上也。」宋于石《西湖》:「西湖勝概甲東南,滿眼繁華今幾年。」《聊齋志異·葛巾》:「聞曹州牡丹甲齊、魯,心向往之。」 ⑪六十甲子的省称。如:年过花甲。唐韓偓《春陰獨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》:「閒嗤入甲奔競態,醉唱落調漁樵歌。」 ⑫古代科举制度中对甲科(即进士科)的简称。唐李宗閔《唐故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銘》:「公之仲弟曰炎,季曰起,與公三人,俱用文學奮于江左,西遊長安,七中甲乙,時議偉之。」元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二折:「那其間,占鰲頭,占鰲頭,登上甲。」清錢邦芑《甲申三月忠逆諸臣紀事》:「尤可惜者,楊元錫一人,十三而登科,十四而登甲。」 ⑬等级;级别。宋洪邁《容齋續筆》卷七:「官倉明言十加六,復于其間用米之精粗為説,分若干甲,有至七八甲者。」《宋史·選舉志一》:「進士始分三甲。」《續資治通鑑·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》:「(進士)始分甲,賜宴瓊林苑。」 ⑭用来指称失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。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:「奮長子建,次子甲,次子乙,次子慶。」張守節正義引顔師古云:「史失其名,故云甲、乙耳,非其名也。」唐杜牧《與友人論諫書》:「甲謂乙曰:『汝好食某物,慎勿食,果更食之必死。』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「题未定」草》三:「那些文人的作品,当然也是好极了的,然甲则曰不佞望洋而兴叹,乙则曰汝辈何不潜心而探求。」 ⑮旧时户口编制单位。《正字通·田部》:「甲,保甲,編籍民户彼此詰察,防容隱奸宄也。」元施惠《幽閨記·圖形追捕》:「遍張文榜,畫影圖形,十家為甲,排門粉壁,各處挨捕。」《農政全書·備荒考中》:「每保統十甲,設保正副各一人。每甲統十户,設甲長一人。」 ⑯荷兰殖民者在统治台湾时期计算地积的单位。1甲等于0.97公顷。清黄叔璥《臺海使槎録·賦餉》:「内地之田論𤱔,二百四十弓為一𤱔,六尺為一弓,臺郡之田論甲,每甲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,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,計一甲約内地十一𤱔三分一釐零。」 ⑰背脊上部跟两胳膊接连的部分。后作「胛」。《釋名·釋形體》:「甲,闔也。與胷脅背相會闔也。」《説文·骨部》:「髆,肩甲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釋名》作『肩甲』,《靈樞經》作『肩胛』。」《素問·藏氣法時論》:「心病者,胸中痛,脇支滿,肋下痛,膺、背、肩甲間痛,兩臂内痛。」 ⑱通「夾」。从两个方面来的。《書·多方》:「乃大降罰,崇亂有夏,因甲於内亂。」孔傳:「桀乃大下罰於民,重亂有夏,言殘虐。外不憂民,内不勤德,因甲於二亂之内,言昬甚。」孔穎達疏:「夾聲近甲,古人甲與夾通用,夾於二事之内而為亂行。」 ⑲通「狎(xiá)」。习狎;亲昵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甲,狎也。」郭璞注:「謂習狎。」《詩·衛風·芄蘭》:「雖則佩韘,能不我甲。」毛傳:「甲,狎也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《韓詩》作『狎』。」 ⑳用同「押(yā)」。签押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甲,押也。」《新唐書·元載傳》:「時擬奏文武官功狀多謬舛,載虞有司駁正,乃請别敕授六品以下官,吏部、兵部即附甲團奏,不須檢勘,欲示權出于己。」 ㉑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甲氏,子姓。《風俗通》:太甲之後。一云,鄭大夫石甲之後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