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田 |
释义 | 田 《説文》:「田,陳也,樹穀曰田。象四口,十,阡陌之制也。」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》:「卜辞中常见的田字就是一个方块田的图画。」蒋礼鸿《讀字肊記》:「有樹穀之田字,有獵禽之田字,形同而非一字也。」「田即网也,田所以取鳥獸,因之凡取鳥獸皆曰田矣。」 tián 《廣韻》徒年切,平先定。真部。 ①打猎。后作「畋」。《字彙·田部》:「田,獵也。」《易·恒》:「田无禽。」孔穎達疏:「田者,田獵也。」《詩·鄭風·叔于田》:「叔于田,巷無居人。」毛傳:「田,取禽也。」《淮南子·本經》:「焚林而田,竭澤而漁。」又特指春季打猎和习兵之礼。《周禮·春官·甸祝》:「甸祝掌四時之田。」鄭玄注:「田者,習兵之禮。」《穀梁傳·桓公四年》:「四時之田,皆為宗廟之事也。春曰田,夏曰苗,秋曰蒐,冬曰狩。」 ②耕种的土地。《釋名·釋地》:「已耕者曰田。」《玉篇·田部》:「田,土也,地也。」《書·禹貢》:「厥田惟中中。」孔穎達疏引鄭玄注云:「能吐生萬物者曰土,據人功作力競得而田之則謂之田。」《樂府詩集·相和歌辭七·君子行》:「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」唐李紳《憫農二首》之一:「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。」 ③耕种田地。后作「佃」。《字彙·田部》:「田,耕治之也。」《字彙補·田部》:「田,義與佃同。」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:「畇畇原隰,曾孫田之。」《漢書·高帝紀》:「故秦苑囿園池,令民得田之。」顔師古注:「田,謂耕作也。」宋王安石《省兵》:「驕惰習已久,去歸豈能田?不田亦不桑,衣食猶兵然。」 ④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。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「乃宦卿之適子,而為之田,以為公族。」杜預注:「為置田邑以為公族大夫。」又《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乃弗與田。」《公羊傳·桓公元年》:「田多邑少稱田,邑多田少稱邑。」 ⑤可供开采某些资源的地带。如:煤田;盐田;气田;地热田。 ⑥古代管理农事的官,即田畯。《管子·法法》:「后稷為田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王命布農事,命田舍東郊。」鄭玄注:「田謂田畯,主農之官也。」 ⑦古代的一种地积单位和生产活动单位。《管子·乘馬》:「四聚為一離,五離為一制,五制為一田,二田為一夫,三夫為一家。」《公羊傳·哀公十二年》:「譏始用田賦也。」何休注:「田,謂一井之田。」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季康子欲以田賦。」韋昭注引賈侍中云:「田,一井也。」 ⑧大鼓。《詩·周頌·有瞽》:「應田縣鼓,鞉磬柷圉。」毛傳:「田,大鼓也。」鄭玄箋:「田當作𣌾。𣌾,小鼓,在大鼓旁,應鞞之屬也。聲轉字誤,變而作田。」 ⑨人体部位,俗称丹田。《雲笈七籤》卷十一:「寸田尺宅可治生。」原注:「謂三丹田之宅各方一寸,故曰寸田,依存丹田之法以治生也。經云寸田尺宅,彼尺宅謂面也。」 ⑩佛教用语。田为生长之义,凡人或事,能够长养修行人德性或善报者,皆为田。如:福田。又心识能生善恶之苗,亦名为田。即心田。唐法藏《華嚴經探玄記·六》:「謂生我福,名福田。」 ⑪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:「田氏,即陳氏。陳厲公子完字敬仲,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,敬仲懼禍奔齊,遂匿其氏為田,田、陳聲近故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