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诒〕

《説文》:「詒,相欺詒也。一曰遺也。从言,台聲。」

(一)yí 《廣韻》與之切,平之以。之部。

留传;赠送。也作「貽」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詒,遺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釋言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『詒,遺也。』俗多假貽為之。」卷子本《玉篇·言部》引《字書》曰:「詒,或為貽字,在《貝部》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文王有聲》:「詒厥孫謀,以燕翼子。」鄭玄箋:「詒,猶傳也。」《楚辭·離騷》:「鳳凰既受詒兮,恐高辛之先我。」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:「叔向使詒子産書。」杜預注:「詒,遺也。」

(二)dài 《廣韻》徒亥切,上海定。之部。

欺骗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詒,相欺詒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詒,欺也。」徐幹《中論·考偽》:「父盜子名,兄竊弟譽,骨肉相詒,朋友相詐,此大亂之道也。」《列子·仲尼》:「吾笑之詒孔穿。」張湛注:「詒,欺也。」《聊齋志異·勞山道士》:「詒之曰:『執此術也以往,可以横行而無礙。』」

(三)tái 《集韻》堂來切,平咍定。之部。

懈倦貌。《集韻·代韻》:「詒,懈倦皃。」《莊子·達生》:「公反,誒詒為病,數日不出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詒,司馬云:懈倦貌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31 6:54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