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訾,不思稱意也。从言,此聲。《詩》曰:『翕翕訿訿。』」

(一)zǐ 《廣韻》將此切,上紙精。支部。

①不想使其上级满意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訾,不思稱意也。《詩》曰:『翕翕訿訿。』」段玉裁注:「《釋訓》云:『翕翕訿訿,莫供職也。』傳云:『潝潝然患其上,訿訿然不思稱其上。』不思稱其上者,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。《大雅》傳云:『訿訿,窳不供事也。』二傳辭義同。」

②诋毁;指责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訾,䛼也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不苟訾,不苟笑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訾,毁也。」韓愈《進學解》:「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,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,欲進其豨苓也。」章炳麟《杂感》:「溟涬弟,而不訾版泉。」又诋毁、非议的话。《新唐書·后妃傳上·則天武皇后》:「由是昭儀得入其訾,后無以自解。」又《劉禕之傳》:「(劉禕之)峭直有行,嘗面折僚友短,退無餘訾。」

③厌恶;恨。《管子·形勢》:「訾食者不肥體。」尹知章注:「訾,惡也。」《逸周書·太子晋解》:「四荒至,莫有怨訾,乃登為帝。」孔晁注:「訾,歎恨也。」謝元淮《填詞淺説》:「李立翁深訾出韻,王伯良於《琵琶》、《荆釵》、《還魂》等記,亦病其用韻太難。」

(二)zī 《廣韻》即移切,平支精。支部。

①衡量;计量。《正字通·言部》:「訾,量也,算也。」《國語·齊語六》:「桓公召而與之語,訾相其質,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。」韋昭注:「訾,量也。」《商君書·墾令》:「訾粟而税,則上壹而民平。」《資治通鑑·魏明帝青龍三年》:「羣鹿犯暴,殘食生苗,處處為害,所傷不訾。」胡三省注:「不訾,言不可計量也。」

②希求;考虑。《廣韻·支韻》:「訾,思也。」《韓非子·亡徵》:「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,可亡也。」陈奇猷集釋:「訾,思也。」《禮記·少儀》:「不願於大家,不訾重器。」鄭玄注:「訾,思也。」王安石《勇惠》:「惠者重與,勇者重死,臨財而不訾,臨難而不避者,聖人之所疾,而小人之行也。」

③什么。《方言》卷十:「訾,何也。湘潭之原,之南鄙,謂何為曾,或謂之訾,若中夏言『何為』也。」

④通「資」。钱财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履部》:「訾,叚借為資。」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:「今先生設為不宦,訾養千鍾,徒百人。」鮑彪注:「訾,資同,所資所養也。」《史記·酷吏列傳·杜周》:「及身久任事,至三公列,子孫尊官,家訾累數巨萬矣。」《資治通鑑·漢成帝綏和二年》:「今累世承平,豪富吏民訾數鉅萬,而貧弱愈困,宜略為限。」

⑤通「咨」。嗟叹声。《正字通·言部》:「訾,與咨通。歎聲。」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「訾!天下之主,有侵君者,臣請以臣之血湔其衽。」《吕氏春秋·權勳》:「子反叱曰:『訾!退,酒也。』」《漢書·禮樂志》:「訾黄其何不徠下!」顔師古注:「訾,嗟歎之辭也。黄,乘黄也。歎乘黄不來下也。訾,音咨。」

⑥通「恣(zì)」。放纵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「以不俗為俗,離縱而跂訾者也。」楊倞注:「訾,讀為恣。跂恣,謂跂足違俗而恣其志意。」《淮南子·氾論》:「小謹者無成功,訾行者不容於衆。」

⑦通「疵(cī)」。
疾病。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履部》:「訾,叚借為疵。」《管子·入國》:「歲凶,庸人訾厲,多死喪。」尹知章注:「訾,疾也。」
缺点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「故子之所刺於禮者,亦非禮之訾也。」鄭玄注:「訾,病也。」

⑧古地名。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三年》:「夏,四月,乙酉,單子。」杜預注:「,在河南鞏縣西南。」

⑨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氏,《風俗通》:帝嚳妃,訾娵氏女。《姓苑》云:今人。《功臣表》有樓虚侯訾順。望出渤海。《姓苑》云,本姓,以為不祥,改為訾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5 7:02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