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记〕

《説文》:「記,疏也。从言,己聲。」

jì 《廣韻》居吏切,去志見。之部。

①记载;记录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記,疋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疋,各本作疏,今正。《疋部》曰:『一曰疋,記也。』此疋、記二字轉注也。疋今字作疏,謂分疏而識之也。」《玉篇·言部》:「記,録也。」《正字通·言部》:「記,誌也,紀事之辭。」《左傳·僖公七年》:「夫諸侯之會,其德刑禮義,無國不記,記姦之位,君盟替矣。作而不記,非盛德也。」《史記·晋世家》:「以記吾過,且旌善人。」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:「自此以後,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。」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「乃重修岳陽樓,增其舊制,刻賢今人詩賦於其上,屬予作文以記之。」鲁迅《坟·人之历史》:「且所著书中,复各各记其特点,使一披而了然。」

②记住,使印象不消失。《玉篇·言部》:「記,識也。」如:牢记;铭记。《書·益稷》:「侯以明之,撻以記之。」傳:「笞打不是者,使記識其過。」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:「四十三年,望中猶記,烽火揚州路。」鲁迅《书信·致窦隐夫(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一日夜)》:「我以为内容且不说,新诗先要有节调,押大致相近的韵,给大家容易记。」

③典籍。《公羊傳·僖公二年》:「記曰:『脣亡則齒寒。』」何休注:「記,史記也。」《韓非子·忠孝》:「記曰:『瞽瞍,其容造焉。』」《吕氏春秋·務本》:「嘗試觀上古記,三王之佐,其名無不榮者。」高誘注:「上古記,上世古書也。」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「臣請史官非記皆燒之。」

④旧时的公文。《漢書·何武傳》:「然後入傳舍,出記問墾田頃畝。」顔師古注:「記,謂教命之書。」《後漢書·獨行傳·陳重》:「太守張雲孝廉,以讓,前後十餘通記,不聽。」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「公府奏記,而郡將奏牋。記之言志,進己志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漢宣帝甘露元年》:「以臣有章劾當免,受記考事,便歸卧家。」胡三省注:「師古曰『記,書也。』若今之州縣為符教也。」

⑤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。如:陶渊明《桃花源記》;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;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;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》;鲁迅《买〈小学大全〉记》等。徐師曾《文體明辨·記》:「按:《金石例》云:『記者,紀事之文也。』《禹貢》、《顧命》,乃記之祖;而記之名,則昉於《戴記》、《學記》諸篇。厥後揚雄作《蜀記》,而《文選》不列其類,劉勰不著其説,則知以前,作者尚少;其盛至始也。其文以叙事為主,後人不知其體,顧以議論雜之。」

⑥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。如十三经中的《周禮·考工記》和《禮記》。《漢書·儒林傳·孟卿》:「説《禮》數萬言,號曰《后氏曲臺記》。」

⑦印章。如:戳记;图记;钤记。周煇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「熙寧間詔鑄諸路走馬承受朱記紿之。」《宋史·職官志》:「鑄銅記給之。」

⑧标志,记号。如:以红巾为记;划圈作记;记商店。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·政宣上帙》:「馬上一杯,换所執鞭,以為異日記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四十八回:「他如今都把白楊樹斫伐去了,將何為記?」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「不但在沦陷区,而且在大后方,记国民党也是林立的。」

⑨皮肤上天生的深色斑痕。《水滸全傳》第十六回:「一個鬢邊老大一搭朱硃記。」

⑩量词。打一下叫一记。《太平天國歌謡傳説集·夜破潘家壩》:「拍手三記為號,城門就開了。」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十三:「这件事要是经了官,只要三记屁股,他们就会张三李四乱扳起来。」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八章:「道静突然像被人在头上重重打了一记。」

⑪助词。《字彙補·言部》:「記,助語辭。」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頤部》:「記,助語之詞……與用其、己、忌同。」《禮記·表記》:「《詩》云:惟鵜在梁,不濡其翼。彼記之子,不稱其服。」按:《詩·曹風·候人》「記」作「其」。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5 1:36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