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計 |
释义 | 計〔计〕 《説文》:「計,會也,筭也。从言,从十。」 jì 《廣韻》古詣切,去霽見。脂部。 ①总计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計,會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會,合也。」《論衡·論死》:「計今人之數不若死者多,如人死輒為鬼,則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。」唐李景亮《李章武傳》:「居月餘日所,計用直三萬餘。」清龔自珍《明良論三》:「累日以為勞,計歲以為階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买〈小学大全〉记》:「他的著述也真太多,计应『销毁』者有书籍八十六种,石刻七种。」 ②计算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計,筭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筭,當作算,數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三十二年》:「己丑,士彌牟營成周,計丈數,揣高卑。」《三國志·吴志·顧譚傳》:「每省簿書,未嘗下籌,徒屈指心計。」宋方勺《清溪寇軌》:「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,皆我東南赤子膏血也。」清魏學洢《核舟記》:「而計其長,曾不盈寸。」 ③估计。《契丹國志·太宗本紀下》:「復擁八萬餘騎南向,計來夕當至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粤西遊日記一》:「循七星南麓,北向草莽中,連入三洞。計省春當在北,可踰嶺達。」 ④谋划;商议。《廣韻·霽韻》:「計,籌計。」《篇海類編·人事類·言部》:「計,謀謨也。」《韓非子·外儲説右上》:「請歸與媪計之。」《史記·管蔡世家》:「昭侯私許,不與大夫計。」引申为计较。《資治通鑑·漢章帝建初八年》:「(竇)憲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,主逼畏不敢計。」胡三省注:「計,猶今言計較也。」 ⑤计划;计谋。《管子·權修》:「一年之計,莫如樹穀;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;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。」《韓非子·存韓》:「計者,所以定事也,不可不察也。」唐杜荀鶴《山中寡婦》:「任是深山更深處,也應無計避征徭。」鲁迅《二心集·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》:「那结果,是只有一两个胡涂的中计,多数却至今未曾动笔。」 ⑥计簿,即记载户口、垦田、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。《韓非子·難二》:「李兑治中山,苦陘令上計而入多。」《資治通鑑·晋愍帝建興四年》:「(張)寔遣將軍王該帥步騎五千入援長安,且送諸郡貢計。」胡三省注:「計,計帳也。」又指呈送计簿。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計於季氏。」杜預注:「送計簿於季氏。」《管子·立政》:「州長以計於鄉師,鄉師以著於士師。」 ⑦呈送计簿的官吏。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「二千石謹察可者,當與計偕,詣太常,得受業如弟子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計,計吏也。」唐皮日休《内辯》:「日休自布衣,受九江之薦,與計偕,寓止永崇里。」 ⑧经济力量;经济开支。如:国计民生。《韓非子·難言》:「家計小談,以具數言,則見以為陋。」宋陳亮《與葉丞相衡》:「若能相與協力整齊五年,使民力稍蘇,國計可倚。」宋辛棄疾《九議》:「然而用之當其計則費少而功多。」郭沫若《等于打死了林肯和罗斯福》:「一多生前,除可怜的一点教授薪金之外,是靠着治印或写字来维持家计的。」 ⑨考察;审核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計,校也。」《管子·八觀》:「行其田野,視其耕耘,計其農事,而飢飽之國可以知也。」《孫臏兵法·威王問》:「料敵計險,必察遠近……將之道也。」《新五代史·雜傳·劉昫》:「昫性察,而嫉三司蠹敝尤甚,乃句計文簿,覈其虚實。」又特指考核官吏。《春秋繁露·考功名》:「前後三考而絀陟,命之曰計。」 ⑩测量或计算时间、度数等的仪器。如:时计;温度计;晴雨计。 ⑪姓。《廣韻·霽韻》:「計,姓。後漢有計子勳。」《資治通鑑·晋簡文帝咸安元年》:「帝早有痿疾,嬖人相龍、計好、朱靈寳等,參侍内寢。」胡三省注:「相與計,皆姓也。范曄《後漢書》有計子勳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