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𨔡 |
释义 | 𨔡 (一)dùn 《集韻》徒困切,去恨定。 同「遁」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八:「遁,又作遯、𨔡二形。《廣雅》:『遁,避去也,亦隱者也。』」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:「如其後嗣𨔡逃竄伏,使於中國不為叛臣。」又《叙傳下》:「張、陳之交,斿如父子,攜手𨔡秦,拊翼俱起。」顔師古注引應劭曰:「𨔡,逃也。」清毛奇齡《聖德神功頌》:「男悸𨔡影,女孕墮殰。」 (二)tún 《集韻》徒渾切,平魂定。 同「𠭣(豚)」。小猪。《集韻·魂韻》:「𠭣,《説文》:『小豕也。』或作𨔡。」 (三)chuàn ㊀《玉篇》丑絹切。 动。《玉篇·辵部》:「𨔡,動也。」 ㊁《集韻》寵戀切,去線徹。 同「𨂦」。行。《集韻·綫韻》:「𨂦,行也。或從辵。」 (四)chuán 《集韻》椿全切,平仙徹。 同「猭」。兽走貌。《集韻·㒨韻》:「猭,獸走皃。或从辵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