鶖〔鹙〕 《説文》:「𪀖,秃𪀖也。从鳥,尗聲。鶖,𪀖或从秋。」 qiū 《廣韻》七由切,平尤清。幽部。 〔秃鶖〕又名「鴜𪀧」、「扶老」。 ⒈水鸟名。头颈无毛,性贪恶,食鱼、蛇、鸟雏等。《本草綱目·禽部·鵚鶖》:「秃鶖,(又名)扶老、鴜𪀧。秃鶖,水鳥之大者也。出南方有大湖泊處。其狀如鶴而大,青蒼色。張翼廣五六尺,舉頭高六七尺。長頸赤目,頭項皆無毛。其頂皮方二寸許,紅色如鶴頂。其喙深黄色而扁直,長尺餘。其嗉下亦有胡袋,如鵜鶘狀。其足爪如鷄,黑色。性極貪惡,能與人鬭,好啖魚、蛇及鳥雛。」《詩·小雅·白華》:「有鶖在梁,有鶴在林。」毛傳:「鶖,秃鶖也。」唐杜甫《天邊行》:「洪濤滔天風拔木,前飛秃鶖後鴻鵠。」《元史·成宗紀》:「揚州、淮安屬縣蝗,在地者為鶖啄食,飛者以翅擊死。詔禁捕鶖。」 ⒉嘲称无发之人。《南史·齊紀下·東昏侯》:「(齊明帝殂)太中大夫羊闡入臨,無髮,號慟俯仰,幘遂脱地,帝輟哭大笑,謂宦者王寶孫曰:『此謂秃鶖啼來乎。』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