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亟 |
释义 | 亟 《説文》:「亟,敏疾也。从人,从口,从又,从二。二,天地也。」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》:「亟,古極字……亟字中从人,而上下有二横畫,上極於頂,下極於踵,而極之本義昭然可覩矣。」 (一)jí 《廣韻》紀力切,入職見。職部。 ①副词。表示时间,相当于「急」、「赶快」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亟,疾也。」邢昺疏:「皆謂急疾也。」又「亟,速也。」邢昺疏:「速,亦疾也。」《説文·二部》:「亟,敏疾也。」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「亟其乘屋,其始播百穀。」鄭玄箋:「亟,急。」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「可以令楚王亟入下東國。」高誘注:「亟,速也。」唐柳宗元《與韓愈論史官書》:「道苟直,雖死不可回也;如回之,莫若亟去其位。」 ②急躁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四年》:「(張骼、輔躒)皆笑,曰:『公孫之亟也。』」杜預注:「亟,急也,言其性急,不能受屈。」唐元稹《茅舍》:「惜其心太亟,作役無容暇。」 ③紧迫;紧急。《左傳·定公五年》:「歸粟於蔡以周亟。」《新唐書·韓思彦傳》:「歛重賦亟,家産已空。」宋蘇軾《應詔論四事狀》:「方是時,民財窘亟。」 ④肃敬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亟,敬也。」 ⑤爱。《方言》卷一:「亟,愛也。東齊、海、岱之間曰亟。自關而西,秦、晋之間,凡相敬愛謂之亟。」《列子·仲尼》:「鼻將窒者,先覺焦朽;體將僵者,先亟犇佚。」殷敬順釋文引《方言》:「亟,受也。」杨伯峻案:「受字當為愛字之誤。」 (二)qì 《廣韻》去吏切,去志溪。之部。 副词。屡次;一再。《玉篇·二部》:「亟,數也。」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「亟請於武公,公弗許。」《漢書·刑法志》:「於是師旅亟動,百姓罷敝。」顔師古注:「亟,屢也。」《新唐書·姚崇傳》:「今崇亟言,陛下不應,非虚懷納誨者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