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崩 |
释义 | 崩 bēng 《廣韻》北滕切,平登幫。蒸部。 ①山陷塌。《左傳·成公五年》:「山有朽壤而崩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下》:「諺曰:『從善如登,從惡如崩。』」唐李白《遠别離》:「蒼梧山崩湘水絶,竹上之淚乃可滅。」 ②败坏;毁坏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崩,壞也。」《玉篇·山部》:「崩,壞也,毁也。」《詩·魯頌·閟宫》:「不虧不崩。」鄭玄箋:「虧、崩,皆謂毁壞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虧、崩以山喻,故皆謂毁壞也。」唐白居易《議禮樂》:「禮之崩也,何方以救之乎?」鲁迅《三闲集·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》:「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。」 ③分裂。宋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:「亂石崩雲,驚濤裂岸,捲起千堆雪。」清汪懋麟《河水決》:「十日築成五尺土,明日崩開十丈五。」 ④进射。《徐霞客遊記·黔遊日記一》:「水由葉上漫頂而下……搗珠崩玉,飛沫反湧,如煙霧騰空。」田间《赶车传》上:「炸得地堡崩上天。」引申为进发。如:半天才崩出一句话。 ⑤枪毙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九:「咋不崩了他?」西戎、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「应当马上枪崩了才对!」 ⑥爆炸。高缨《达吉和她的父亲》:「咱们要把它崩掉,让空中水渠从那儿过去!」又指被炸裂的东西所击中。如:炸起的石头把他崩伤了。 ⑦僵。《廣雅·釋詁四》:「崩,僵也。」 ⑧关系破裂,闹僵。茹志鹃《百合花》:「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,说崩了。」 ⑨古代帝王死称「崩」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崩,死也。」《書·大誥》:「武王崩,三監及淮夷叛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天子死曰崩,諸侯曰薨,大夫曰卒,士曰不禄,庶人曰死。」又皇后及太子死也称「崩」。《論衡·雷虚》:「案吕后之崩,未必遇雷也。」明方孝孺《遜志齋集·釋統下》:「后及太子殁皆曰崩。」 ⑩厚。《玉篇·山部》:「崩,厚也。」《穀梁傳·隱公三年》:「厚曰崩。」 ⑪中医病名。指妇科「崩症」。也叫「血崩」。《素問·陰陽别論篇》:「陰虚陽搏謂之崩。」張隱菴集注:「陰虚陽盛,則迫血妄行。」《本草綱目·草部·三七》:「三七,(主治)崩中經水不止,産後惡血不下。」 ⑫离间;煽惑。《宋書·劉粹傳附劉道濟》:「(司馬飛龍)遂自仇池入綿竹,崩動羣小,得千餘人。」 ⑬急。南朝梁任昉《啓蕭太傅固辭奪禮一首》:「不任崩迫之情。」唐杜甫《催宗文樹鷄栅》:「吾衰怯行邁,旅次展崩迫。」 ⑭奔腾。晋郭璞《江賦》:「駭崩浪而相礧。」唐杜甫《别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》:「飄颻適東周,來往若崩波。」宋王安石《半山即事》:「秋雲放雨静山林,萬壑崩湍共一音。」 ⑮奔跑。清蒲松齡《富貴神仙》:「拏腿仍崩。」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第一场:「他蹬上车,日崩西直门了,日崩南苑了,他满天飞。」 ⑯通「背(bèi)」。背叛。《墨子·非命上》:「守城,則不崩叛。」孫詒讓閒詁:「崩當為倍之假字。《尚賢中篇》云:『守城則倍畔』,猶此下文『守城則崩叛』也。倍與背同……倍與崩一聲之轉,古字通用。」 ⑰姓。《續通志·氏族略六》:「崩,明崩愈堅,固始縣丞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