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覆,覂也。一曰蓋也。从襾,復聲。」

fù 《廣韻》芳福切,入屋滂。又敷救切,扶富切,匹北切。沃部。

①翻转。《説文·襾部》:「覆,覂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又部》『反』下曰:『覆也。』反覆者,倒易其上下。」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「沐則心覆,心覆則圖反。」《荀子·王制》:「水則載舟,水則覆舟。」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「使一偏將,將十萬臨,則殺王降,如反覆手耳。」又倾倒;倒出。《易·鼎》:「鼎折足,覆公餗。」《莊子·逍遥遊》:「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上》:「孔子子路於中庭……進使者而問故,使者曰:『醢之矣!』遂命覆醢。」

②颠覆;灭亡。《論語·陽貨》:「惡紫之奪朱也,惡聲之亂雅樂也,惡利口之覆邦家者。」朱熹集注:「覆,傾敗也。」《禮記·緇衣》:「毋越厥命以自覆也。」鄭玄注:「覆,敗也。」《新唐書·李光弼傳》:「光弼用兵,謀定而後戰,能以少覆衆。」

③覆盖;掩藏。《説文·襾部》:「覆,蓋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「誕寘之寒冰,鳥覆翼之。」朱熹集傳:「覆,蓋。」《論衡·自紀》:「玉隱石間,珠匿魚腹,故為深覆。」《聊齋志異·陽武侯》:「見舍上鴉鵲羣集,競以翼覆漏處。」又遍及。《孟子·離婁上》:「既竭心思焉,繼之以不忍人之政,而仁覆天下矣。」《漢書·鄒陽傳》:「故功業覆於天下。」顔師古注:「覆,猶被也。」

④伏击;埋伏。《吴子·治兵》:「常令有餘,備敵覆我。」《魏書·酷吏傳·李洪之》:「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,有犯禁者,輒捉送州,宣告斬決。」又指伏兵。《左傳·隱公九年》:「君為三覆以待之……進而遇覆,必速奔,後者不救,則無繼矣。」杜預注:「覆,伏兵也。」《新五代史·王景仁傳》:「遣裨將李虔裕以衆一旅設覆於山下以待之。」

⑤审察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覆,審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弓人》:「覆之而角至,謂之句弓。」鄭玄注:「覆,猶察也。」《韓非子·内儲説下》:「韓昭侯之時,黍種嘗貴甚,昭侯令人覆廩,吏果竊黍種而糶之甚多。」又审问。《漢書·江都易王劉非傳》:「延使者即來覆我,我決不獨死。」《新唐書·劉祥道傳》:「每覆大獄,必歔欷累歎。」

⑥重复。《後漢書·班彪傳附班固》:「亦以寵靈,貽燕後昆,覆以懿鑠,豈其為身而有顓辭也!」李賢注:「覆,猶重也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:「觀人圍綦,局壞,為覆之。」《新唐書·選舉志上》:「是歲,侍郎錢徽所舉送,覆試多不中選。」

⑦船的上板。《釋名·釋船》:「其上板曰覆,言所覆慮也。」畢沅疏證:「首篇《釋天》云:『露,慮也。覆慮,物也。』」

⑧回;回复。也作「復」。如:覆信。《易·乾》「終日乾乾,反復道也」三國王弼注作「覆」。阮元校勘記:「《釋文》復,本亦作覆。」《漢書·馮唐傳》:「臣大父言李牧之為將居邊,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,賞賜決於外,不從中覆也。」顔師古注:「覆,謂覆白之也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十九回:「這時適逢瓜代回國,到京覆命,請假修墓來的。」

⑨反,反而。《詩·小雅·節南山》:「不懲其心,覆怨其正。」《潛夫論·潛歎》:「何貌惡之若此而覆謂之好也?」

⑩通「愎(bì)」。固执;乖戾。《管子·五輔》:「上彌殘苟而無解舍,下愈覆鷙而不聽從。」王念孫雜志:「覆,讀為愎。愎、鷙皆很也……愎字從心复聲,故與覆通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20 18:17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