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要 |
释义 | 要 《説文》:「要,身中也,象人要自臼之形。从臼,交省聲。」段玉裁删「交省聲」三字,并注云:「上象人首,下象人足,中象人𦝫,而自臼持之。故从臼。」邵瑛羣經正字:「此字俗作腰,隸作要。」 (一)yāo 《廣韻》於霄切,平宵影。宵部。 ①人体胯上胁下部分。后作「腰」。《説文·臼部》:「要,身中也。」《墨子·兼愛中》:「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,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。」畢沅校:「舊作腰,俗寫。」《楚辭·離騷》:「户服艾以盈要兮,謂幽蘭其不可佩。」洪興祖補注:「要與腰同。」《荀子·禮論》:「量要而帶之。」 ②系在腰间。《公羊傳·宣公元年》:「閔子要經而服事。」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「紆皇組,要干將。」三國魏曹植《洛神賦》:「願誠素之先達兮,解玉佩而要之。」又束物。清趙翼《陔餘叢考》卷三十:「刺則用紙,闊二三寸,書姓名于紙之前,反卷如箸,以紅綫要之。」 ③邀请。《玉篇·臼部》:「要,今為要約字。」《詩·鄘風·桑中》:「期我乎桑中,要我乎上宫。」晋陶潛《桃花源記》:「見漁人,乃大驚;問所從來,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酒殺鷄作食。」唐杜甫《潼關吏》:「要我下馬行,為我指山隅。」 ④相约;交往。《論語·憲問》:「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為成人矣。」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:「久要,舊約也。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雖與府吏要,渠會永無緣。」吴兆宜注:「要,約也。」又订约;结盟。《國語·晋語三》:「公孫枝曰:『不若以歸,以要晋國之成。』」韋昭注:「要,結也。」 ⑤拦阻;截击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「使數人要於路,曰:『請必無歸而造於朝。』」三國魏曹丕《〈典論〉自叙》:「馳平原,赴豐草,要狡獸,截輕禽。」《後漢書·班超傳》:「(班超)乃遣兵數百於東界要之。」 ⑥约束;控制。《荀子·儒效》:「行禮要節而安之,若生四枝。」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「然地亦窮險,唯京師要其道。」張守節正義:「言要束其路也。」清林則徐《會奏英夷抗不交兇嚴斷接齊查辦摺》:「要令就我範圍,似已確有把握。」 ⑦求取;求得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「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。」朱熹集注:「要,求。」《吕氏春秋·貴生》:「所用重,所要輕也。」晋陸機《前緩聲歌》:「北微瑶臺女,南要湘川娥。」 ⑧要挟。《論語·憲問》:「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,雖曰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」《公羊傳·莊公十三年》:「要盟可犯,而桓公不欺。」何休注:「臣約其君曰要,彊見要脅而盟爾,故云可犯。」宋陳亮《酌古論三·諸葛孔明上》:「夫仲達以所能要其君,壓其同列,而誇其國人。」 ⑨会合;符合。《詩·鄭風·蘀兮》:「叔兮伯兮,倡予要女。」陳奂傳疏:「要,亦和也。要,讀如《樂記》『要其節奏』之要。」《荀子·樂論》:「盡筋骨之力,以要鐘鼓俯會之節。」《禮記·樂記》:「行其綴兆,要其節奏,行列得正焉,進退得齊焉。」鄭玄注:「要,猶會也。」 ⑩察劾。《書·多方》:「要囚,殄戮多罪,亦克用勸。」孔傳:「要,察囚情。」《周禮·秋官·鄉士》:「辨其獄訟,異其死刑之罪而要之。」賈公彦疏:「要,劾實也。」又正;校正。《淮南子·墬形》:「紀之以四時,要之以太歲。」高誘注:「要,正也。以太歲所在正天時也。」 ⑪五服之一,古代称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行人》:「又其(衛服)外五百里謂之要服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「藩國奉聘,要荒來質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言要荒之外所奉聘令者盡來朝見。」 ⑫古代裙裳上端围在腰际的部分。后作「䙅」。《詩·魏風·葛屨》:「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」毛傳:「要,䙅也。」 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要氏,吴人要離之後。漢有河南令要兢;唐建中朔方大將軍要珍。望出魯國。」 (二)yào 《廣韻》於笑切,去笑影。宵部。 ①纲要;关键。《商君書·農戰》:「故聖人明君者,非能盡其萬物也,知萬物之要也。」《韓非子·揚權》:「聖人執要,四方來效。」唐韓愈《進學解》:「記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鈎其玄。」也指主要;重要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:「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。」《新唐書·姚崇傳》:「先天末,宰相至十七人,臺省要職不可數。」 ②少;简略。《書·畢命》:「政貴有恒,辭尚體要。」《荀子·王霸》:「故明主好要,而暗主好詳。」《三國志·魏志·管輅傳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《管輅别傳》:「輅尋聲答之曰:『夫善《易》者不論《易》也。』晏含笑而讚之:『可謂要言不煩也。』」 ③会计;簿书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:「八曰:聽出入以要會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要會謂計最之簿書。月計曰要,歲計曰會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一月之計少,舉凡其要而已,故謂之要;一歲之計多,則總聚攷校,故謂之會也。」又《秋官·職金》:「入其要。」鄭玄注:「要,凡數也。」孫詒讓正義:「此要謂所入征金玉錫石丹青等最括大數之簿書也。」唐柳宗元《時令論上》:「舉五穀之要。」 ④想;希望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小部》:「要,後人謂欲曰要。」唐韓愈《竹逕》:「若要添風月,應除數百竿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五十三回:「要破此法,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,方可破得。」明佚名《白兔記·看瓜》:「要知心腹事,但聽口中言。」又表示作某件事的决心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回:「今來消折了本錢,無可營用,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秦老道:『這個果然也是兩難,若要去時,王相公又不肯;若要不去,親家又難回話。』」 ⑤讨;索取。如:要账。唐柳宗元《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》:「足下前要僕文章古書,極不忘,候得數十幅乃併往耳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九回:「(這姑娘)聽了這話,早把那要刀的話且擱起。」茅盾《子夜》四:「什么!又来要钱了。」 ⑥叫;让。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二回:「柴進知道,那裏肯要他壞錢。」田间《赶车传·山顶花园》:「我们要山年年翠,旗代代红。」 ⑦须;应当。清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四:「要,猶須也,當也。」《世説新語·文學》:「孫興公作《天台賦》成,以示范雲期云:『卿試擲地,要作金石聲。』」《京本通俗小説·菩薩蠻》:「你做一篇詞,要見你本身故事。」孙犁《白洋淀纪事》:「我们要组织武装,寻找活路。」 ⑧将要;快要。表示事物发展的趋势。《漢書·廣陵厲王劉胥傳》:「人生要死,何為苦心?」宋徐鉉《柳枝詞》之八:「天子偏教詞客賦,宫中要唱洞簫詞。」鲁迅《书信·致杨霁云(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八日)》:「徐懋庸也明知我不久之前,病得要死,却雄赳赳地上门来也。」陈毅《赣南游击词》:「贼子群狼输禹鼎,大军抗日渡金沙,铁树要开花。」 ⑨表示比较、估计。巴金《家》一:「他年纪稍轻一点,脸也要瘦一些,但是一双眼睛非常地亮。」 ⑩总括;总之。清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四:「要,總舉之辭。」《史記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「帝王者,各殊禮而異務,要以成功為統紀。」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「要曰彊本節用,則人給家足之道也。」宋楊萬里《人日詰朝從昌英叔出謁》:「四序各自佳,要不如春時。」孙中山《〈民报〉发刊词》:「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,要为缮吾群所有事,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。」 ⑪连词。 (三)yǎo 《集韻》伊鳥切,上篠影。宵部。 〔要褭〕也作「騕褭」。骏马名。《集韻·筱韻》:「騕,騕褭,古之良馬。或作要。」《吕氏春秋·離俗》:「飛兎、要褭,古之駿馬也。」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馳要褭,建翠蓋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