錙〔锱〕 《説文》:「錙,六銖也。从金,甾聲。」 zī 《廣韻》側持切,平之莊。之部。 ①量词。古重量单位。 ⒈六铢。《説文·金部》:「錙,六銖也。」《淮南子·説山》:「有千金之璧,而無錙錘之礛諸。」高誘注:「六銖曰錙。」 ⒉八铢。明楊慎《丹鉛續録·易重一斤》:「十黍為絫,十絫為銖,八銖為錙,二十四銖為兩,十六兩為一斤,一斤凡三百八十四銖。」 ⒊十二铢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百引《風俗通義》云:「銖六則錘,二錘則錙。」 ⒋六两。《淮南子·詮言》:「雖割國之錙錘以事人,而無自恃之道,不足以為全。」高誘注:「六兩曰錙,倍錙曰錘。」 ⒌八两。《玉篇·金部》:「錙,八兩為錙。」《荀子·富國》:「割國之錙銖以賂之。」楊倞注:「八兩為錙。」《禮記·儒行》:「雖分國,如錙銖。」鄭玄注:「八兩曰錙。」 ②炽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十引《風俗通》:「錙,熾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