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狃,犬性驕也。从犬,丑聲。」段玉裁改「驕」为「忕」,并注:「大徐作『驕』,非。『忕』,習也……引伸叚借為凡忕習之偁。」

(一)niǔ 《廣韻》女久切,上有娘。又女救切。幽部。

①犬驯善。《説文·犬部》:「狃,犬性忕也。」

②习惯;习以为常。《玉篇·犬部》:「狃,習也。」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犬部》:「狃,本謂犬性之忕,引伸叚借為凡忕習之偁。」《詩·鄭風·大叔于田》:「將無狃,戒其傷女。」傳:「狃,習也。」劉禹錫《答饒州元使君書》:「其民牟利鬭力,狃於輕悍,故用暴虐聞。」袁宏道《送觀察侯公序》:「人情狃所常,蔽所暗,殆不可曉。」严复《原强》:「习于安者,使之为劳;狃于山者,使之居泽。」又使之习惯。《漢書·刑法志》:「狃之以賞慶,道之以刑罰,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,非戰無由也。」

③贪爱。《玉篇·犬部》:「狃,就也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一》:「嗛嗛之食,不足狃也。」韋昭注:「狃,貪也。」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:「迷吾既殺傅育,狃忕邊利。」蘇軾《代張方平諫用兵書》:「狃於功利,慮患不深。」

④恃;倚仗。《左傳·桓公十三年》:「莫敖狃於蒲騷之役,將自用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狃,貫也。貫於蒲騷之得勝,遂恃勝以為常。」《資治通鑑·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》:「狃於滑臺長子之捷,竭國之資力以來,有輕我之心。」辛棄疾《美芹十論·久任》:「誠以一勝一敗,兵家常勢,懲敗狃勝,非策之上。」

⑤亲狎;安(于)。《玉篇·犬部》:「狃,狎也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三》:「(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賂。輿人誦之曰)得國而狃,終逢其咎。」韋昭注:「狃,𢗗也。」《後漢書·陳寵傳》:「陛下每引災自厚,不責臣司,臣司狃恩,莫以為負。」李賢注:「狃,習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晋孝武帝太元五年》:「秦王每得反者輒宥之,使其臣狃於為逆,行險徼幸,雖力屈被禽,猶不憂死,亂何自而息哉!」胡三省注:「狃,狎也。」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一:「當天下無事,民狃於奢縱,治化為難。」

⑥因袭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狃,復也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復者,又也,重復之義。」《新唐書·狄仁傑傳》:「臣伏見國家師旅歲出,調度之費狃以寖廣。」《續資治通鑑·宋高宗建炎元年》:「(己亥,詔)若羣臣狃以故習,導諛諱過……必罰無赦。」全祖望《楊氏四忠雙烈合狀》:「今日宜作馬上天子,未可狃承平積習。」

⑦拘泥。陸九淵《與黄日新書》:「彼狃於習俗,蔽於聞見,以陷於惡,而失於本心者,不可遽謂之小人。」虞集《送熊太古詩序》:「世俗之弊,樂放肆而忽檢束之常,狃見聞而失性情之正。」《水滸後傳》第三十七回:「陛下當枕戈達旦,以報父兄之仇。不可聽信庸人,狃于和議。」

⑧任,充当。《國語·晋語七》:「日君乏使,使臣狃中軍之司馬。」韋昭注:「狃,正也。」

⑨狐狸。《廣韻·宥韻》:「狃,狐狸也。」

⑩野兽足迹。《爾雅·釋獸》:「猩猩,小而好嗁,闕洩多狃。」郭璞注:「説者云:脚饒指。未詳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狃為借聲,謂脚指頭……猩猩有牝無牡,故云闕洩;伏行交足,故云多狃。」按:《爾雅·釋獸》「貍、狐、貒、貈醜,其足蹯,其跡𠘯。」《初學記》卷二十九引作「其跡狃」。《玉篇·犬部》:「狃,狐狸等獸跡也。」

(二)nǜ 《集韻》女六切,入屋娘。

①兽名。《集韻·屋韻》:「狃,獸名。」

②迷惑。《宋史·寇準傳》:「是時,契丹内寇,縱游騎掠間,小不利輒引去,徜徉無鬭意。曰:『是狃我也。請練師命將,簡驍鋭據要害以備之。』」李贄《西征奏議後語》:「彼桀驁者遂欲以招撫狃我,謂我於招撫之外,的無别智略可為彼制,不亦謬乎!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5 21:13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