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蠡 |
释义 | 蠡 《説文》:「蠡,蟲齧木中也。从䖵,彖聲。𥯵,古文。」段玉裁校改「从䖵,𧰲聲」注:「𧰲見《彑部》,讀若弛。非通貫切之彖也……疑古文从豕。」 (一)lǐ 《廣韻》盧啓切,上薺來。支部。 ①虫蛀木。《説文·䖵部》:「蠡,蟲齧木中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此非蟲名,乃謂螙之食木曰蠡也……蠡之言剺也,如刀剺物。」 ②器物因腐蚀或磨损而将断。《玉篇·䖵部》:「蠡,薄之而欲破也。」《正字通·虫部》:「凡器物用久剥落若蟲蝕者謂之蠡。」《孟子·盡心下》:「以追蠡。」趙岐注:「追,鐘鈕也。鈕擘齧處深矣。蠡,欲絶之貌也。」 ③县名。在河北省中部,潴龙河流域。汉置陆成县,元为蠡州,明改县。清查繼佐《罪惟録·地理志》:「蠡,元州,明降。二十七里。」 (二)lí 《廣韻》吕支切,平支來。 瓠瓢。如:管窥蠡测。《玉篇·虫部》:「蠡,瓢也。」《太平御覽》卷七百六十二引《通俗文》:「瓠瓢為蠡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鬯人》「禜門用瓢齎」漢鄭玄注引杜子春曰:「瓢謂瓠蠡也。」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「語曰:以筦闚天,以蠡測海。」顔師古注引張晏曰:「蠡,瓠瓢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齊東昏侯永元元年》:「馳騁渴乏,輒下馬,解取腰邊蠡器,酌水飲之。」胡三省注:「蠡,瓠瓢也。今謂之馬杓。」清魏源《默觚·學篇八》:「人之受福澤于天也,或鐘焉,或蠡焉,或勺焉。」 (三)luǒ 《集韻》魯果切,上果來。支部。 〔瘯蠡〕见「瘯」。 (四)luó 《廣韻》落戈切,平戈來。 同「蠃」。《廣雅·釋魚》:「蠡、蠃、蝸牛,螔蝓也。」《集韻·戈韻》:「蠃,蚌屬,大者如斗,出日南漲海中。或作蠡。」《文選·班昭〈東征賦〉》:「諒不登樔而椓蠡兮,得不陳力而相追。」李善注:「蠡與蠃古字通。」唐段成式《酉陽雜俎·語資》:「海蠡蜿蜒,尾翅皆張。」唐李白《舍利佛》:「雲間妙音奏,天際法蠡吹。」《新唐書·南蠻傳下·盤盤》:「樂有琵琶、横笛、銅鈸、鐵鼓、蠡。」 (五)lì 《集韻》郎計切,去霽來。 ①分割。《方言》卷六:「參、蠡,分也。齊曰參,楚曰蠡,秦、晋曰離。」郭璞注:「謂分割也。」 ②虫名。《集韻·霽韻》:「蠡,蟲名,食木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