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宥 |
释义 | 宥 《説文》:「宥,寬也。从宀,有聲。」 yòu 《廣韻》于救切,去宥云。之部。 ①宽仁,宽待。《説文·宀部》:「宥,寬也。」《詩·周頌·昊天有成命》:「夙夜基命宥密。」毛傳:「宥,寬也。」鄭玄箋:「宥,寬仁。」《莊子·在宥》:「聞在宥天下,不聞治天下也。」郭象注:「宥使自在則治。」成玄英疏:「宥,寬也。在,自在也。」三國魏嵇康《答難養生論》:「聖人不得已而臨天下,以萬物為心,在宥羣生。」 ②宽恕;赦免。《廣雅·釋言》:「宥,赦也。」《易·解》:「君子以赦過宥罪。」孔穎達疏:「宥謂寬宥,罪謂故犯,過輕則赦,罪重則宥,皆解緩之義也。」《左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幸若獲宥。」杜預注:「宥,赦也。」三國蜀諸葛亮《答惜赦》:「歲歲赦宥,何益於治?」《聊齋志異·王蘭》:「張某無罪,當宥之。」 ③空。《類篇·宀部》:「宥,空也。」 ④通「囿」。局限。《莊子·天下》:「接萬物以别宥為始。」成玄英疏:「宥,區域也。」马叙伦述義:「宥借為囿。然則宥非寬義,謂有蔽也。别宥,謂解其宥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去宥》:「夫人有所宥者,固以晝為昏,以白為黑,以堯為桀,宥之為敗亦大矣。」许维遹集釋:「宥、囿古通用。」 ⑤通「侑」。助兴;酬答。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·宀部》:「宥,假宥為侑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:「王大食,三宥,皆令奏鍾鼓。」鄭玄注:「宥,猶勸也。」《左傳·莊公十八年》:「王飨醴,命之宥。」杜預注:「宥,助也,所以助歡敬之意。」王引之述聞:「侑與酬酢同義。」 ⑥通「右」。《荀子·宥坐》:「孔子問於守廟者曰:『此為何器?』守廟者曰:『此蓋為宥坐之器。』」楊倞注:「宥與右同,言人君可置於坐右以為戒也。《説苑》作『右坐』。」 ⑦通「祐」。保祐。《漢書·禮樂志》:「神若宥之,傳世無疆。」顔師古注:「宥,祐也。」 ⑧古州名。 ⑨姓。《正字通·宀部》:「宥,姓。」《續通志·氏族略四》:「宥氏,明滁州宥氏,本姓乃有,有若之後,太祖加宥,改為宥氏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