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魄 |
释义 | 魄 《説文》:「魄,陰神也。从鬼,白聲。」 (一)pò 《廣韻》普伯切,入陌滂。鐸部。 ①古人以为阴神。说它是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精神。如:魂魄;丧魂落魄。《説文·鬼部》:「魄,陰神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「人生始化曰魄。」南朝齊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「及其鳴騶入谷,鶴書赴隴,形馳魄散,志變神動。」清陳夢雷《抒哀賦》:「童昏侈而踵步兮,驅狂瞀而蕩魄。」引申为人的形体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五百四十九引《禮記外傳》:「人之精氣曰魂,形體謂之魄。」清文秉《烈皇小識》卷八:「得先帝遺魄於後苑山亭中……袖中書,一行云:『因失江山,無面目見祖宗於天上,不敢終于正寢。』」 ②精神;气质;神色。唐韓愈《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》:「森然魄動下馬拜,松柏一逕趨靈宫。」宋陳亮《謫仙歌》:「李白字太白,清風肺腑明月魄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八十回:「内則調元補氣,養榮衛,開胃口,寧神定魄,去寒去暑,化食化痰。」又精力;胆识。如:气魄;体魄;魄力。 ③间隙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魄,間也。」郭璞注:「魄,間隙。」 ④肉颤。《集韻·鐸韻》:「魄,肉顫。」 ⑤木名。细叶,形如檀木。《爾雅·釋木》:「魄,榽橀。」郭璞注:「魄,大木,細葉,似檀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魄,即今白木也。今京西諸山有之。其木皮白,材理細密,作炭甚堅。」 ⑥通「霸(bà)」。《玉篇·月部》:「霸,《書》:『哉生霸』,今作魄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豫部》:「魄,叚借為霸。」月亮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。《逸周書·世俘》:「維一月丙午,旁生魄……二月,既死魄。」《法言·五百》:「月未望則載魄於西,既望則終魄於東。」李軌注:「魄,光也。」南朝梁祖暅《渾天論》:「二弦之月,日照其側,人觀其旁,故半魄半明也。」《遼史·曆象志下》:「日有晷景,月有明魄。」引申为月亮。唐太宗《遼城望月》:「魄滿桂枝圓,輪虧鏡彩缺。」唐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海潮》:「雖月有大小,魄有盈虧,而潮常應之,無毫釐之失。」 ⑦糟粕。后作「粕」。《莊子·天道》:「然則君之所讀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!」陸德明釋文:「魄,本又作粕。」宋王安石《成〈字説〉後》:「湖海老臣無四目,謾將糟魄污修門。」梁启超《曾刚父诗集序》:「炼词之功什二三,炼意之功什八九,洗伐糟魄。」 (二)bó 《集韻》白各切,入鐸並。 象声词。《集韻·鐸韻》:「魄,聲也。《歐陽尚書》:『火流于王屋為鴉,其聲魄。』」清胡式鈺《語竇》:「物之墮地聲曰魄。」《史記·周本紀》:「有火自上復于下,至于王屋,流為烏,其色赤,其聲魄云。」唐陸龜蒙《春思二首》之一:「竹外麥煙愁漠漠,短翅啼禽飛魄魄。」宋張舜民《打麥》:「打麥打麥,彭彭魄魄,聲在山南應山北。」 (三)tuò 《廣韻》他各切,入鐸透。 〔落魄〕也作「落拓」、「落托」、「落泊」、落薄」。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