鬖 (一)sān 《廣韻》蘇甘切,平談心。 〔鬖髿〕单用义同。 ⒈毛发下垂貌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十引《蒼頡篇》:「鬖,毛垂皃。」唐韓愈《辛卯年雪》:「白帝盛羽衛,鬖髿振裳衣。」王伯大音釋:「鬖髿,髮垂貌。」宋黄巨澄《登四明山》:「玉女四五人,緑鬢垂鬖髿。」 ⒉乱头发。引申为乱。《玉篇·髟部》:「鬖,亂髮也。」《文選·郭璞〈江賦〉》:「紫菜熒曄以叢被,緑苔鬖髿乎研上。」李善注引《通俗文》:「髮亂曰鬖髿。」元蘇天爵《招捕》:「裂綵纏𩩉,椎結鬖起。」清顧嗣立《峽山行》:「侯言未終盡感泣,抱頭拜舞髮鬖髿。」 ⒊头发美。《集韻·戈韻》:「髿,鬖髿,髮美也。」宋黄庭堅《江城子·憶别》:「尋得石榴雙葉子,憑寄與,插雲鬖。」 (二)sàn 《集韻》蘇暫切,去闞心。 长毛貌。《集韻·闞韻》:「鬖,長毛皃。」明袁宏道《德州舟中清明》:「麥苗鬖馬騣,高低疊青翠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