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髦 |
释义 | 髦 《説文》:「髦,髮也。从髟,从毛。」徐鍇繫傳:「从髟,毛聲。」 máo ㊀《廣韻》莫袍切,平豪明。宵部。 ①毛发中的长毫。《説文·髟部》:「髦,髮也。」按: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四引作「髦,髮中毫者也」。也泛指毛发。《廣雅·釋器》:「髦,毛也。」清俞正燮《癸巳類稿》卷六:「脈不通,血不流,髦毛不澤,面黑如漆。」 ②出类拔萃的人物。《爾雅·釋言》:「髦,俊也。」郭璞注:「士中之俊,如毛中之髦。」又「髦,選也。」郭璞注:「俊士之選。」《詩·小雅·甫田》:「攸介攸止,烝我髦士。」毛傳:「髦,俊也。」唐太宗《令河北淮南諸州舉人詔》:「江淮吴會,英髦斯在。」梁启超《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·序》:「国之俊髦,其有乐于是耶?」又选拔。《詩·大雅·思齊》:「古之人無斁,譽髦斯士。」清王引之《經義述聞·爾雅中》:「士之選,謂之髦,烝我髦士,髦士攸宜是也。選士亦謂之髦,譽髦斯士是也。譽髦斯士,選斯士也。」 ③马颈上的长毛。《廣韻·豪韻》:「髦,髦鬣也。」《儀禮·既夕禮》:「馬不齊髦。」《齊民要術·養牛馬驢騾》:「白馬黑髦不利人。」唐樊綽《蠻書·南蠻疆界接連諸蕃夷國名》:「大將軍李千傍等,將細馬六十匹來迎,皆金鍐玉珂,拂髦振鐸。」又泛指动物头颈上的长毛。《山海經·南山經》:「(亶爰之山)有獸焉,其狀如狸而有髦,其名曰類。」 ④四散貌。《字彙補·髟部》:「髦,四散貌,猶芼也。」漢揚雄《蜀都賦》:「禽獸奇偉髦山林。」 ⑤中药名。天门冬,一名颠棘。《爾雅·釋草》:「髦,顛棘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《本草》云:『天門冬一名顛勒。』勒即棘也。」一说木名,即柔英。《爾雅·釋木》:「髦,柔英。」郭璞注:「未詳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《釋草》有髦,顛棘,《廣雅》謂之女木,與此柔英疑同類。」 ⑥螳螂的别名。《方言》卷十一:「螳螂謂之髦。」 ⑦年老。也作「耄」。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十九:「政和間有北伐之議……洪中孚答(譚)稹以為不可,稹遽奏以老髦罷之。」按:《越東集》印本作「耄」。清戴名世《艱貞叟傳》:「而安陽新令來,髦且昏。」 ⑧姓。《萬姓統譜·豪韻》:「髦,《史記》殷後有髦氏。又見《姓苑》。」 ㊁《集韻》迷浮切,平侯明。宵部。 ①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。也作「髳」。《洪武正韻·尤韻》:「髳,國名。亦作髦。」《篇海類編·身體類·髟部》:「髦,西夷别名。」《詩·小雅·角弓》:「如蠻如髦,我是用憂。」鄭玄箋:「髦,西夷别名。武王伐紂,其等有八國從焉。」孔穎達疏:「《牧誓》曰:『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人。』又曰:『逖矣,西土之人。』是西方也。彼髳此髦音義同也。」唐李商隱《為滎陽公舉王克明等充縣令主簿狀》:「控聯谿洞,參錯蠻髦。」宋陸游《瑞慶節功德疏七》之七:「髦蠻奉九譯之琛,農扈告三登之候。」 ②古时儿童下垂至眉的发式。也作「𩭾」。《集韻·矦韻》:「𩭾,髮至眉也。亦作髦。」《詩·鄘風·柏舟》:「髧彼兩髦,實維我儀。」毛傳:「髦者,髮至眉,子事父母之飾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髦,《説文》作髳。」王先謙三家義集疏:「《齊》、《韓》作𩭾,亦作髳。」清毛奇齡《李女宗守志記事》:「誰謂髦者,童飾也。」又代指儿童。三國魏劉邵《人物志·七繆》:「夫幼智之人,材智精達,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緒。」 ㊂《集韻》謨交切,平爻明。 ①〔髦牛〕牛名。也作「氂(牦)牛」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十三:「髦牛,作氂,同,西南夷牛名也。」《史記·西南夷列傳》:「取其筰馬、僰僮、髦牛,以此巴蜀殷富。」 ②通「旄」。古时旗杆头上用牦牛尾作的装饰,因即指有这种装饰的旗。《洪武正韻·爻韻》:「旄,旌旄。亦作髦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小部》:「髦,叚借為旄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「髶髦被繡,虎皮戴鶡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髶髦,髦頭茸騎也。」又《張協〈七命〉》:「建雲髦,啓雄芒。」李善注:「雲髦,雲旆竿上施髦也。髦與旄古字通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