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蜎 |
释义 | 蜎 《説文》:「蜎,蜎也。从虫,肙聲。」段玉裁改「蜎也」作「肙也」,并注云:「肙,各本作蜎,仍複篆文,不可通。攷《肉部》『肙』下云:小蟲也。今據正……肙、蜎蓋古今字。」王筠句讀:「蜎,肙也。依《集韻》引改。此以母釋子之法也。肙字從肉,蟲無骨也。從口者,肙掉尾向首,其曲如環也。蜎再加虫,是肙所孳育也。」 (一)yuān 《廣韻》烏玄切,平先影。又於緣切,狂兖切。元部。 ①〔蜎蜎〕虫类蠕动爬行貌。《字彙·虫部》:「蜎,蟲行貌。」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:「蜎蜎者蠋,烝在桑野。」毛傳:「蜎蜎,蠋貌。」鄭玄箋:「蠋蜎蜎然特行,久處桑野,有似勞苦者。」朱熹注:「蜎蜎,動貌。」 ②孑孓,蚊子的幼虫。又名「虷」。体细长,胸部比头和腹宽大,没有足。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。通称「跟斗虫」。《爾雅·釋魚》:「蜎,蠉。」郭璞注:「井中小蛣蟩,赤蟲,一名孑孓。」郝懿行義疏:「《廣雅》云:『孑孓,蜎也。』孑孓即蛣蟩,又作結蟨。」《莊子·秋水》「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」唐陸德明釋文:「虷,井中赤蟲也。一名蜎。」 ③弯曲。《字彙·虫部》:「蜎,撓也。」《周禮·考工記·廬人》:「句兵欲無彈,刺兵欲無蜎。」鄭玄注:「鄭司農云:『蜎讀為悁邑之悁,悁謂撓也。』玄謂蜎亦掉也,謂若井中蟲蜎之蜎。」清唐甄《潛書·存言》:「寒則蜎體不申。」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六章:「(龙竹君)有意地把腰肢蜎着,不让她二姐再看见那微微凸起的肚腹。」 ④姓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:「《蜎子》十三篇……名淵,楚人,老子弟子。」顔師古注:「蜎,姓也。」 (二)xuān 《集韻》隳緣切,平仙曉。 通「翾」。飞翔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三:「蜎,古文翾同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「蜎,叚借為翾。」《鬼谷子·揣》:「故觀蜎飛蠕動,無不有利害。」《白虎通·樂禮》:「如此蜎飛蠕動,無不樂其音者,至德之道也。」《清史稿·樂志三》:「嘉生蕃祉,澤及蜎飛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