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蜀,葵中蠶也。从虫。上目象蜀頭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《詩》曰:『蜎蜎者蜀。』」吴玉搢引經考:「今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作『蠋』。」章炳麟《文始》:「此合體象形字也。」

shǔ 《廣韻》市玉切,入燭禪。屋部。

①蛾蝶类的幼虫。后作「蠋」。《説文·虫部》:「蜀,葵中蠶也……《詩》曰:『蜎蜎者蜀。』」按:今本《詩·豳風·東山》作「蠋」。《淮南子·説林》「蠶之與蠋,狀相類而愛憎異」刘文典集解:「蠋,《廣韻·燭韻》蜀字下引此文作『蠶與蜀相類而愛憎異也』。蜀,正字;蠋,俗字。」

②一;独。《方言》卷十二:「一,蜀也。南謂之獨。」郭璞注:「蜀,猶獨耳。」又孤立的山。《爾雅·釋山》:「(山)獨者蜀。」郭璞注:「蜀亦孤獨。」魏源《武林紀游十首呈錢伊菴居士》之五:「一峯復一峯,峯峯立而獨,諸峯合成垣,不分睪與蜀。」

③大鸡。《爾雅·釋畜》:「雞,大者蜀。」郭璞注:「今蜀雞。」

④祭器。《管子·形勢》:「抱蜀不言,而廟堂既脩。」尹知章注:「蜀,祠器也。」

⑤古族名、国名。在今四川省西部。《書·牧誓》:「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: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亞旅、師氏、千夫長、百夫長,及人。」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「之為國,肇於人皇,與同囿。至黄帝,為其子昌意蜀山氏之女,生子高陽,是為帝嚳。封其支庶於,世為侯伯,歷武王與焉。」

⑥朝代名。
三国蜀汉的简称。旧地在今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一带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後主傳》:「(七年春)孫權稱帝,與約盟,共交分天下。」又《魏志·明帝紀》:「大將諸葛亮寇邊,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。」《世説新語·品藻》:「諸葛瑾,弟及從弟並有盛名,各在一國,于時以為得其龍,得其虎,得其狗。」
五代时,王建据有东西二,在成都称帝,建国号曰,为后唐所灭,史称前蜀鲁迅《准风月谈·查旧帐》:「韦庄穷困时,做过一篇慷慨激昂文字较为通俗的《秦妇吟》。」
后唐孟知祥,封蜀王,自称帝,国号,为所灭,史称后蜀

⑦地名。
春秋地,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。《左傳·宣公十八年》:「於是乎有之役。」杜預注:「地。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。」
郡名。置。以来皆因之,地在今四川省西北部。《鹽鐵論·本議》:「之丹漆旄羽,之皮革骨象。」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「中殷盛豐樂,先主置酒大饗士卒,取城中金銀分賜將士。」后以为四川地域的别称。章炳麟《邹容〈革命军〉序》:「邹容为《革命军》方二万言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〈中国新文学大系〉小说二集序》:「凡这些,似乎多出于中的作者,中的受难之早,也即此可以想见了。」

⑧星名。十二宫星大火之一。《明史·天文志》:「(十二宫星·大火)蜀,(黄道經度)一十七度弱。(黄道緯度)北二十五度半强。(赤道經度)二百三十一度半强。(赤道緯度)北七度太弱。」

⑨姓。帝喾封支子于,其后以国为氏。见《路史後紀》第九卷下。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7/3 23:26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