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姓 |
释义 | 姓 《説文》:「姓,人所生也。古之神聖母,感天而生子,故稱天子。从女,从生,生亦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『天子因生以賜姓。』」按:金文姓字或不从女,或从人。「百生」即「百姓」,「子𠇷」即「子姓」。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·女部》:「姓之本義謂生,故古通作生,其後因生以賜姓,遂為姓氏字耳。」 (一)xìng 《廣韻》息正切,去勁心。耕部。 ①标志家族的字。如:姓名;贵姓。《説文·女部》:「姓,人所生也。」《玉篇·女部》:「姓,姓氏」。《詩·唐風·杕杜》:「豈無他人,不如我同姓。」毛傳:「同姓,同祖也。」《左傳·隱公八年》:「天子建德,因生以賜姓。」杜預注:「因其所由生以賜姓。」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「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」 ②官吏。《書·堯典》:「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」孔傳:「百姓,百官。」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:「羣黎百姓,徧為爾德。」毛傳:「百姓,百官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中》:「百姓兆民。」韋昭注:「百姓,百官。官有世功,受氏姓也。」 ③平民。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:「填國家,撫百姓。」 ④子孙的通称。《廣雅·釋親》:「姓,子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姓者,生也,子孫之通稱也。」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「子姓兄弟,如主人之服。」鄭玄注:「言子姓者,子之所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「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。問其姓,對曰:『余子長矣,能奉雉而從我矣。』」杜預注:「問有子否。」 ⑤通「性」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鼎部》:「姓,叚借為性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中》:「而帥其卿佐,以淫於夏氏,不亦嬻姓矣乎?」韋昭注:「姓,命也。」清陳鴻墀《全唐文紀事·貶斥》:「姓本纖狡,行惟黨附。」 ⑥姓。《廣韻·勁韻》:「姓,姓氏。」《漢書·貨殖傳》:「臨淄姓偉,訾五十萬。」《後漢書·蔡邕傳》:「光禄勳姓璋,有名貪濁。」 (二)shēng 《集韻》師庚切,平庚生。耕部。 通「生」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鼎部》:「姓,叚借為生。」《管子·法禁》:「身無職事,家無常姓。」尹知章注:「姓,生也。身既無職事,家又無常生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稱》:「取婦姓子陽,有喪陰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