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骴 |
释义 | 骴 《説文》:「骴,鳥獸殘骨曰骴。骴,可惡也。从骨,此聲。《明堂月令》曰:『掩骼薶骴。』骴或从肉。」王筠繫傳校録:「大徐本有『骴或从肉』四字,案其文當别出一𦙼篆,而説骴或从肉,乃是金書通例。第恐係大徐見經典作胔,因便加注,此句非許君原文。」徐灝注箋:「疑本有胔篆而今佚之。」 (一)cī 《廣韻》疾移切,平支從。又疾智切。支部。 鸟兽残骨。也指肉未烂尽的死人骨。《説文·骨部》:「骴,鳥獸殘骨曰骴。骴,可惡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若曰,謂之骴者,以其可惡而命之名也。此第指字聲言,蓋從此聲者,多有可惡之意。」《周禮·秋官·蜡氏》:「蜡氏掌除骴。」鄭玄注:「謂死人骨也。《月令》曰:『掩骼埋胔。』骨之尚有肉者也,及禽獸之骨皆是。」賈公彦疏:「彼注云:『骨枯曰骼,肉腐曰骴。』」阮元校勘記:「按:此引《月令》,當本作『掩骼埋骴』。」唐韓愈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:「過半黑頭死,陰蟲食枯骴。」《明史·李自成傳》:「自成兵所至風靡,乃詣米脂祭墓,向為官軍所發,焚棄遺骴,築土封之。」 (二)zhài 《集韻》仕懈切,去卦崇。 兽死。《集韻·卦韻》:「骴,獸死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