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信 |
释义 | 信 《説文》:「信,誠也。从人,从言,會意。㐰,古文从言省。䚱,古文信。」 (一)xìn 《廣韻》息晋切,去震心。真部。 ①诚实;不欺。《説文·言部》:「信,誠也。」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信,慤實也。」《詩·衛風·氓》:「信誓旦旦。」孔穎達疏:「言其懇惻款誠。」《禮記·禮運》:「講信修睦。」孔穎達疏:「信,不欺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唐僖宗光啓三年》:「君可選一温信大將,以我手札諭之。」胡三省注:「信,誠實不妄言者也。」 ②确实;的确。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信,不差爽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:「子晳信美矣!」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:「九折臂而成醫兮,吾至今而知其信然。」唐柳宗元《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》:「為農信可樂,居寵真虚榮。」 ③相信;信任。《廣韻·震韻》:「信,重也。」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信,不疑也。」《論語·公冶長》:「始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。」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信巫不信醫,六不治也。」《資治通鑑·周赧王三十一年》:「刑賞已諾信於天下矣。」胡三省注:「信,人不疑而心孚也。」 ④信仰;信奉。如:信教;信佛。《廣雅·釋詁一》:「信,敬也。」《論語·述而》: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」《吕氏春秋·勸學》:「疾學在於尊師,師尊則言信矣,道論矣。」《文心雕龍·正緯》:「至於光武之世,篤信斯術。」 ⑤特指佛教信徒。《五燈會元·西天祖師》:「然此比丘道眼未明,以虚霑信施,故報為木菌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八回:「怎么得一個有法力的,去東土尋一個善信,教他苦歷千山,詢經萬水,到我處求取真經。」又第四十八回:「衆信擺列停當,一齊朝上叩頭。」 ⑥符契;凭证。《正字通·人部》:「符契曰信。」《墨子·號令》:「大將使人行,守操信符。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,伯長以上輒止之。」《後漢書·烏桓鮮卑傳》:「大人有所召呼,則刻木為信,雖無文字,而部衆不敢違犯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「圍住了摘印的官,要奪回印信。」 ⑦证实;应验。《廣韻·震韻》:「信,驗也。」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「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」王弼注:「信,信驗也。」《國語·晋語一》:「臣之不信,國之福也。」韋昭注:「不信,卜不中也。」明朱權《荆釵記·獲報》:「我一了説他娘兒兩個,腦後見腮,定是無義之人,可可的信了我的嘴。」 ⑧使者。《字彙補·人部》:「信,古謂使者為信。」《史記·韓世家》:「發信臣,多其車,重其幣。」《世説新語·文學》:「司空鄭冲馳遣信就阮籍求文。」《資治通鑑·晋成帝咸和三年》:「宜急追信改書。」胡三省注:「信,即使也。」 ⑨信息;消息。《太玄·應》:「陽氣極於上,陰信萌乎下。」司馬光注:「信,猶聲,兆也。」宋李清照《漁家傲》:「雪裏已知春信至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「要飯要水聽我的信。」 ⑩书简;信件。晋王羲之《雜帖》:「朱處仁今何在?往得其書信,遂不取答。」《南齊書·張敬兒傳》:「得家信,云足下有廢立之事。」唐白居易《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》:「紅紙一封書後信,緑芽十片火前春。」 ⑪表明;明确。《玉篇·言部》:「信,明也。」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:「戮力壹心,好惡同之,信罪之有無。」杜預注:「信,明也。」《國語·周語下》:「言以信名。」韋昭注:「信,審也。」《吕氏春秋·禁塞》:「下稱五伯名士之謀,以信其事。」高誘注:「信,明也。」 ⑫保佑;保护。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「而三人疑之,則慈母不能信也。」高誘注:「信,猶保也。」《漢書·五行志上》:「今宫室崇侈,民力彫盡,怨讟並興,莫信其性。」顔師古注:「信,猶保也;性,生也。」 ⑬连宿两夜。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信,再宿為信。」《詩·周頌·有客》:「有客宿宿,有客信信。」毛傳:「再宿曰信。」《左傳·襄公十九年》:「信于城下而還。」杜預注:「信,再宿也。」又指两天。唐劉禹錫《鑒藥》:「予受藥以餌,過信而膇能輕。」 ⑭知晓。《淮南子·氾論》:「及其為天子三公,而立為諸侯賢相,乃始信於異衆也。」高誘注:「信,知也。」宋陸游《蝶戀花·離小益作》:「早信此生終不遇,當年悔草《長楊賦》。」《聊齋志異·青蛾》:「我父母皆仙人,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?」 ⑮依靠;凭借。唐白居易《對酒閑吟贈同老者》:「扶持仰婢僕,將養信妻兒。」唐劉駕《塞下曲》:「下營看斗建,傳號信狼煙。」唐王周《道院》:「忘慮憑三樂,消閒信五禽。」 ⑯按期;准时。如:信风。《管子·任法》:「如四時之信。」尹知章注:「寒暑之氣,來必以時。」《吕氏春秋·貴信》:「天行不信,不能成歲;地行不信,草木不大。」唐白居易《浪淘沙六首》之四:「相恨不如潮有信。」 ⑰引信,信管。《天工開物·佳兵》:「貫藥安信而後,外以木架匡圍。」又指药引子。《天工開物·麴蘖》:「凡釀酒,必資麴藥成信,無麴即佳米珍黍,空造不成。」 ⑱信石(砒霜)的简称。《聊齋志異·真生》:「長山某,賣解信藥,即垂危,灌之無不活……一日,以株累被逮,妻弟餉食獄中,隱置信焉。」 ⑲任凭;随意。如:信手拈来。《荀子·哀公》:「明主任計不信怒,闇主信怒不任計。」楊倞注:「信,亦任也。」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「低眉信手續續彈,説盡心中無限事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四十六回:「真個這蹄子没了臉,越發信口兒都説出來了!」老舍《四世同堂》第二部六十一:「所以不能信着自己的意儿就这么走下去。」 ⑳姓。《廣韻·震韻》:「信,姓。魏信陵君無忌之後。」《魏書·術藝傳·張淵》:「時有河間信都芳,字王琳,好學善天文算數。」 (二)shēn 《集韻》升人切,平真書。真部。 ①通「伸」。伸展。《集韻·真韻》:「伸,經典作信。」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往者屈也,來者信也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信,本又作伸。」《荀子·不苟》:「剛强猛毅,靡所不信,非驕暴也。」楊倞注:「信,讀為伸。古字通用。」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「乃欲卬首信眉,論列是非。」顔師古注:「信,讀曰伸。」宋蘇軾《東新橋》:「機牙任信縮,漲落隨高低。」 ②通「申」。申张;申明。《穀梁傳·隱公元年》:「《春秋》貴義而不貴惠,信道而不信邪。」范甯注:「信、申字古今所共用。」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「信飭百官,衆功皆興。」《漢書·宣帝紀》:「信威北夷。」顔師古注:「信,讀為申,古通用字。」 ③通「身」。身体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「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。」鄭玄注:「信,當為身。……身圭、躬圭,皆象以人形為瑑飾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信,音身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