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〔炀〕

《説文》:「煬,炙燥也。从火,昜聲。」

(一)yàng 《廣韻》餘亮切,去漾以。陽部。

①烘烤。《説文·火部》:「煬,炙燥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言炙之令燥也。《方言》:『煬,炙也。』《集韻》:『煬,燥也。』皆適得一偏。」陸羽《茶經·六之飲》:「飲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餅茶者。乃斫,乃熬,乃煬,乃舂。」沈括《夢溪筆談·技藝》:「欲印,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,乃密布字印,滿鐵範為一板,持就火煬之。」

②向火取暖。《玉篇·火部》:「煬,對火也。」《廣韻·漾韻》:「煬,向也。」《管子·禁藏》:「夫冬日之不濫,非愛冰也;夏日之不煬,非愛火也;為不適於身便於體也。」《淮南子·齊俗》:「冬則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而煬竈口。」莊逵吉校刊:「按:《太平御覽》引注作『煬,炙也,向竈口自温』。」

③曝晒。《方言》卷十三:「煬,暴也。」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煬,曝也。」

④炊。《莊子·寓言》:「舍者避席,煬者避竈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煬,炊也。」《韓非子·内儲説上》:「夫竈,一人煬焉,則後人無從見矣。」

⑤遮蔽;壅蔽。《韓非子·内儲説上》:「今或者一人,有煬君者乎?」陈奇猷集釋:「此譏彌子暇專壅蔽君之明乎。」沈榜《宛署雜記》卷十:「以是亂政不必男戎,移人不必尤物;明或煬于近習,而權或溺于嬖佞。」谷應泰《明史紀事本末·甲申之變》:「君非甚暗,孤立而煬蔽恒多;臣盡行私,比黨而公忠絶少。」

⑥炽烈。《方言》卷十三「煬」郭璞注:「今東呼熾猛為煬。」東方朔《七諫·自悲》:「觀天火之炎煬兮,聽大壑之波聲。」劉禹錫《鑒藥》:「血氣交沴,煬然焚如。」《新唐書·楊炎傳》:「時方煬旱,人惰騷攜,羣臣皆請赦文喜,帝不聽。」

⑦焚烧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煬,爇也。」潘岳《西征賦》:「儒林填於坑穽,《詩》、《書》煬而為煙。」《晋書·儒林傳序》:「及氏慘虐,棄德任刑,煬墳籍於埃塵,填儒林於坑穽。」

⑧照亮。《文選·揚雄〈甘泉賦〉》:「北爌幽都,南煬丹崖。」劉良注:「煬,光照也。」《宋書·樂志二》:「奔精照夜,高燎煬晨。」

(二)yáng 《廣韻》與章切,平陽書。

熔化金属。《廣韻·陽韻》:「煬,釋金。」《集韻·陽韻》:「煬,爍金也。」王夫之《周易外傳·説卦傳》:「金煬則液,水凍則堅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4 19:47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