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便 |
释义 | 便 《説文》:「便,安也。人有不便,更之。从人、更。」 (一)pián 《廣韻》房連切(《集韻》毗連切),平仙並。元部。 ①安适。《説文·人部》:「便,安也。」《墨子·天志》:「百姓皆得煖衣飽食,便寧無憂。」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「食不甘味,卧不便席。」宋蘇軾《和子由寒食》:「遶城駿馬誰能借,到處名園盡意便。」 ②通「偏(piān)」。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老子甲本·道經》:「是以吉事上左,喪事上右;是以便將軍居左,上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居之也。」 ③姓。《廣韻·仙韻》:「便,姓。有少府便樂成。」《華陽國志·廣漢士女讚》:「王和,新都人,便敬妻也。」 (二)biàn 《廣韻》婢面切,去線並。元部。 ①有利;合宜。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便,宜也,利也。」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「今嬰子逐,盼子必用,復整其士卒以與王遇,必不便於王也。」高誘注:「便,利也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三回:「詡曰:『從操其便有三』。」茅盾《林家铺子》五:「卜局长既然有了这个心,不答应他有许多不便之处。」 ②顺;顺利。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便,順也。」《三國志·蜀志·譙周傳》:「而蜀本謂敵不便至,不作城守調度。」唐李白《送殷淑三首》之一:「天明爾當去,應有便風飄。」唐杜甫《江漲》:「輕帆好去便,吾道付滄州。」 ③方便的时候;顺便的机会。漢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「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六回:「近聞玄德公在袁紹處,欲往投之,未得其便。」 ④熟习;擅长。《淮南子·齊俗》:「胡人便於馬,越人便於舟。」《禮記·表記》:「故自謂便人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便,謂便習也。」《顔氏家訓·誡兵》:「習五兵,便乘騎,正可稱武夫爾。」 ⑤敏捷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:「猨狙之便。」王先謙集解:「便,捷也。」《荀子·性惡》:「齊給便敏而無類。」楊倞注:「便,謂輕巧敏速也。」唐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「清聲而便體,秀外而惠中。」 ⑥更换。《戰國策·魏策三》:「秦非無事之國也。韓亡之後,必且便事。」《隋書·食貨志》:「人有人力無牛,或有牛無力者,須令相便,皆得納種,使地無遺利,人無遊手焉。」 ⑦比较简易的;非正式的。如:便条;便饭;便桥。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:「子孫有過失,不譙讓,為便坐,對案不食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蓋謂為之不處正室,别坐他處,故曰便坐。……便坐,非正坐處也。故王者所居有便殿,便房,義亦然也。」《漢書·李廣傳附李陵》:「昏後,陵便衣獨步出營。」顔師古注:「便衣,謂著短衣小袖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「編修公已是方巾便服,出來站在艙門口。」 ⑧排泄大小便。《漢書·張安世傳》:「郎有醉小便殿上。」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「乃作石牛五頭,朝瀉金其後,曰牛便金。」又指粪;尿。如:小便;大便;粪便。《字彙·人部》:「便,溲也。」《新唐書·郭弘霸傳》:「弘霸獨後入,憂見顔間,請視便液,即染指嘗,驗頭疾輕重。」《本草綱目·草部·烏頭》:「草烏頭一兩,童便浸七日,去皮。」 ⑨副词。 ⑩连词。表示让步关系,相当于「纵然」、「即使」。唐杜甫《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户》:「便與先生應永訣,九重泉路盡交期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三回:「便真箇有虎,老爺也不怕。」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:「但杨柳的丰姿,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。」 ⑪通「辨」。分别。《莊子·秋水》:「夫精小之微也,垺大之殷也,故異便。」高亨新箋:「便借為辨。《説文》:『辨,判也。』《小爾雅·廣言》:『辨,别也。』『異辨』猶云分别耳。」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「九族既睦,便章百姓。」 ⑫通「辯」。善于言辞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坤部》:「便,叚借為辯。」《論語·季氏》:「友便佞,損矣。」何晏注:「鄭曰:便,辯也。謂佞而辯。」《漢書·藝文志》:「便辭巧説,破壞形體。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年始十八九,便言多令才。」 (三)biān 古县名。汉置,在今湖南省永兴县。《史記·惠景間侯者年表》:「便(國名)。」司馬貞索隱:「便,《漢志》縣名,屬桂陽。音鞭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