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伾 |
释义 | 伾 《説文》:「伾,有力也。从人,丕聲。」按:伾、伓古文字原是一字。 pī ㊀《廣韻》敷悲切,(《集韻》攀悲切)平脂滂。之部。 众多势盛貌。《説文·人部》:「伾,有力也。」《集韻·脂韻》:「伾,衆也。一曰大力。」《詩·魯頌·駉》:「有騅有駓,有騂有騏,以車伾伾。」毛傳:「伾伾,有力也。」按:《廣雅·釋訓》作「伾伾,衆也」。王念孫疏證:「伾伾,羣行貌也。」 ㊁《集韻》晡枚切,平灰滂。 ①山岭重叠貌;又为山名。《爾雅·釋山》「山三襲,陟;再成,英;一成,坯」宋邢昺疏:「山上更有一山重累者名伾。」《書·禹貢》:「至於大伾。」孔傳:「山再成曰伾。」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「又東至於盟津,東過洛汭,至於大伾。」顔師古注:「山再重曰伾。大伾山在成皋。」 ②姓。宋羅泌《路史·疏仡紀·黄帝》:「又十二世仲虺為湯左相……後滅於楚,為伾氏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