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契 |
释义 | 契 《説文》:「契,大約也。从大,从㓞。《易》曰:『後代聖人易之以書契。』」徐鍇繫傳作「从大,㓞聲」。朱駿聲通訓定聲:「會意,㓞亦聲。」 (一)qì ㊀《廣韻》苦計切,去霽溪。月部。 ①券证;文卷。古代把证明出卖、租赁、借贷、抵押等关系的文书以及法律条文、案卷、总账、具结等均称为契,近世则只指前一类文书为契。《説文·大部》:「契,大約也。」徐鍇繫傳引《周禮》鄭玄注:「大約,邦國約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小宰》:『聽取予以書契。』大鄭云:『書契,符書也。』後鄭云:『書契謂出予受入之凡要。凡簿書之冣目,獄訟之要辭,皆曰契。』引《春秋傳》『王叔氏不能舉其契。』按:今人但於買賣曰文契。」《玉篇·大部》:「契,券也。」《周禮·地官·質人》:「掌稽市之書契。」鄭玄注:「書契,取予市物之券也。其券之象,書兩札,刻其側。」唐劉蕡《對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》:「懋而修之,勤而行之,則可以執契而居簡,無為而不宰矣。」清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撫記》上:「琦善與立契約,遂於正月赴虎門宴義律於獅子洋。」 ②兵符。唐太宗《執契定三邊》:「執契定三邊,持衡臨萬姓。」《遼史·儀衛志三》:「自大賀氏八部用兵,則合契而動,不過刻木為牉合。太祖受命,易以金魚。」清袁枚《書魯亮儕》:「公果欲追疏,請賜契箭一枝以為信!」 ③盟约;要约。漢繁欽《定情歌》:「時無桑中契,迫此路側人。」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傳》:「時年四十七,將符宿契之限矣。」明湯顯祖《紫釵記·春愁望捷》:「雨雲香猶自有,絲蘿契急難丢。」 ④切合;投合。三國魏曹植《玄暢賦》:「上同契於稷卨,降合穎於伊、望。」《新唐書·李勣傳》:「其用兵多籌算,料敵應變,皆契事機。」宋陳瓘《滿庭芳》:「君知我,平生心事,相契古來稀。」郭沫若《贾长沙痛哭》:「那里面有几句是『呜呼哀哉,遭时不祥,鸾凤伏窜,鸱鸮翱翔』,真是契合屈原的身世。」 ⑤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。晋陶潛《桃花源詩》:「願言躡輕風,高舉尋吾契。」唐武元衡《至櫟陽崇道寺聞十少府趨侍》:「松筠自古多年契,風月懷賢此夜心。」旧俗对门下弟子也亲切地称「契」。《説岳全傳》第七回:「徐仁道:「既如此,賢契們請回寓!』」 ⑥体会;领悟。晋陶潛《癸卯歲作與從弟敬遠》:「寄意一言外,茲契誰能别?」宋蘇軾《和桃花源詩》:「却笑逃秦人,有畏非真契。」清毛奇齡《文華殿大學士易齋馮公年譜》:「數傳有閭山公諱裕者,從賀黄門講學,有契悟,中正德戊辰科進士。」 ⑦刻。《釋名·釋書契》:「契,刻也。刻識其數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緜》:「爰始爰謀,爰契我龜。」鄭玄箋:「契灼其龜而卜之。」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「楚人有涉江者,其劒自舟中墜於水,遽契其舟曰:『是吾劒之所從墜。』」《淮南子·齊俗》:「故胡人彈骨,越人契臂,中國歃血也。」高誘注:「刻臂出血。」今也指刻在甲骨上的文字。如:《殷契粹编》。 ⑧古代龟卜时用以钻凿龟甲的工具。《周禮·春官·菙氏》:「掌共燋契,以待卜事。」鄭玄注引杜子春云:「契,謂契龜之鑿也。」 ⑨割断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契,絶也。」郭璞注:「今江東呼刻斷物為契斷。」《説苑·雜言》:「干將鏌鎁,拂撞不錚,試物不知;揚刃離金,斬羽契鐵斧,此至利也。」《後漢書·馬融傳》「田開、古蠱」唐李賢注引《晏子春秋》:「二子(公孫捷、田開强)皆反其桃,契領而死。古冶子曰:『二子死之,吾獨生,不仁。』亦契領而死。」 ⑩水名。在今山西省石楼县西。《水經注·河水三》:「河水又南合契水,傍溪東入。」熊會貞參疏:「當在(石樓)縣西。」 ㊁《廣韻》去訖切,入迄溪。 〔契丹〕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。为东胡支族之一,原居今辽河上游,以游牧为生,北魏以后自号契丹。唐末建立契丹国,后改国号为辽。公元1125年为金所灭。《廣韻·迄韻》:「契,契丹,夷名,出《字林》。」 (二)xiè 《集韻》私列切,入薛心。 ①传说中商族的祖先名。也作「偰」。《説文·人部》:「偰,高辛氏之子,堯司徒,殷之先。」《詩·商頌·玄鳥》「天命玄鳥,降而生商」漢鄭玄箋:「謂鳦遺卵,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,為堯司徒,有功封商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契,本又作偰,同。」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「高辛氏有才子八人」晋杜預注:「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倫。」陸德明釋文:「契,依字當作偰。」《漢書·五行志上》:「相土,商祖契之曾孫,代閼伯後主火星。」顔師古注:「契,讀曰偰。」 ②通「楔」。楔子。《齊民要術·種葱》:「兩耬重耩,竅瓠下之,以批契繫(或作『繼』)腰曳之。」石声汉校釋:「批契:批是從中劈破,契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木『楔』子。」 ③用同「奊(xǐ)」。诟辱。唐韓愈《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》:「見功業有道路可指取,有名節可以戾契致。」朱熹注引方崧卿注:「契,字本作奊。」 ④姓。《姓觿·屑韻》:「契,《姓源》云:高辛氏之子,為堯司徒,商之先也。後有契氏。」 (三)qiè 《廣韻》苦結切,入屑見。月部。 ①〔契闊〕 ②通「挈」。取;持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泰部》:「契,叚借為挈。」《荀子·議兵》:「掎契司詐,權謀傾覆,未免盜兵也。」楊倞注:「契讀為挈。挈,持也。」《漢書·毋將隆傳》:「今(董)賢等便僻弄臣,私恩微妾,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,契國威器共其家備。」顔師古注引晋灼曰:「契,取也。」 (四)jié 《集韻》訖黠切,入黠溪。 ①犬名。后作「猰」。清王念孫《讀書雜志·淮南内篇九》:「『夫華騮、緑耳,一日而至千里。然使之搏兔,不如豺狼,伎能殊也。』《太平御覽·獸部八》引此『豺狼』作『狼契』。引之曰:狼、契,皆犬名也。《廣雅》曰:『狼、狐、狂、獖,犬屬也。』《玉篇》:『猰,公八切,雜犬也。』猰與契通。犬能搏兔,而馬不能,故曰搏兔不如狼契也。」清俞樾《諸子平議·淮南内篇三》:「『夫畜池魚者必去猵獺,養禽獸者必去豺狼。』……此文豺狼亦當作狼契。」 ②戏。《集韻·黠韻》:「契,戲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