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奄 |
释义 | 奄 《説文》:「奄,覆也。大有餘也。又欠也。从大,从申。申,展也。」段玉裁注:「覆乎上者,往往大乎下,故字从大。」 (一)yǎn 《廣韻》衣儉切,上琰影。談部。 ①覆盖。《説文·大部》:「奄,覆也。」《淮南子·脩務》:「萬物至衆,而知不足以奄之。」高誘注:「奄,蓋之也。」 ②包括;拥有;占领。《説文·大部》:「奄,大有餘也。」《廣韻·琰韻》:「奄,取也。」《詩·周頌·執競》:「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。」毛傳:「奄,同也。」高亨《周頌考釋》上:「奄,猶盡也,包括一切之詞。」唐司空圖《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》:「蕩千古而獨駕雄圖,奄八荒而同開壽域。」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「(条约)割乌苏里江、兴凯湖、白稜河、瑚布图河、珲春河、图门江以东之地,奄有朝鲜、日本沿海数千吉罗米突之广野。」 ③同「掩」。关闭;掩藏。《廣韻·琰韻》:「奄,藏也。」《晏子春秋·内篇諫上八》:「民愁苦約病,而姦驅尤佚,隱情奄惡,蔽諂其上。」宋葉適《草廬先生墓誌銘》:「一札不至奄重泉,矢詞如忘徒泫然。」清龔自珍《孝珙手抄詞·導引曲》:「無情緒,無情緒,寂寞奄重門。」 ④副词。急遽;忽然。《方言》卷二:「奄,遽也。吴揚曰芒,陳潁之間曰奄。」《楚辭·九辯》:「白露既下百草兮,奄離披此梧楸。」洪興祖補注:「奄,忽也,遽也。」《文選·潘岳〈西征賦〉》:「啚萬載而不傾,奄摧落於十紀。」李善注:「奄,忽也。」清陳鶴《明紀·太祖紀一》:「楊完者以苗獠數萬,水陸奄至。(李)文忠將輕兵破其陸軍。」 ⑤哈欠。《説文·大部》:「奄,欠也。」桂馥義證:「《曲禮》『君子欠申』。正義:『志疲則欠,體疲則伸。』」 ⑥休息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奄,息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奄……為休息之息。」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:「奄息葱極氾濫水娭兮,使靈渦鼓琴而舞馮夷。」顔師古注引張揖云:「奄然休息也。」 ⑦昏暗;暗昧。后作「晻」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問上八》:「魯之君臣,猶好為義,下之妥妥也,奄然寡聞。』」吴則虞集釋引孫星衍云:「奄然,闇然。」漢劉向《古列女傳·續列女傳·班婕妤》:「白日忽以移光兮,遂奄莫而昧幽。」梁端非注:「奄,《漢書》作晻。」三国魏阮籍《清思賦》:「載雲輿之奄靄兮,乘夏后之兩龍。」 ⑧古国名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:「成王東伐淮夷,遂踐奄。」《史記·周本紀》:「東伐淮夷,踐奄。」裴駰集解引鄭玄注:「奄國,在淮夷之北。」《銀雀山漢墓竹簡·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「帝奄反,故周公淺(踐)之。」 ⑨姓。也作「䣍」。《姓觿·琰韻》:「奄,一作䣍。《左傳類解》云:奄,即商奄。後因氏。」 (二)yān 《集韻》於贍切,去豔影。談部。 ①丧失了生殖能力的男人。古代多用以在宫中服役,因而即称这种在宫中服役的人为奄。俗称「宦官」。后作「閹」。《集韻·豔韻》:「奄,精氣閉藏也。」《周禮·天官·冢宰》:「酒人奄十人;女酒三十人;奚三百人。」鄭玄注:「奄,精氣閉藏者,今謂之宦人。」《國語·晋語二》:「(獻)公令奄楚刺重耳,重耳逃于翟。」韋昭注:「奄,奄士也。」《新唐書·李光弼傳贊》:「及困於口舌,不能以忠自明,奄侍内構,遂陷嫌隙。」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聽稗》:「那柳麻子新做了奄兒阮鬍子的門客。」 ②久;停留。也作「淹」。《詩·周頌·臣工》:「命我衆人,庤乃錢鎛,奄觀銍艾。」鄭玄箋:「奄,久也。」《漢書·禮樂志·郊祀歌》:「盛牲實俎進聞膏,神奄留,臨須摇。」顔師古注:「奄,讀曰淹。」南朝宋謝靈運《登永嘉緑嶂山》:「踐夕奄昏曙,蔽翳皆周悉。」黄節《謝康樂詩注》:「奄,久留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