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夔 |
释义 | 夔 《説文》:「夔,神魖也。如龍,一足,从夊,象有角、手、人面之形。」王筠句讀:「此字較夒多兩角,而各自象形。」 kuí 《廣韻》渠追切,平脂羣。脂部。 ①传说古代的一种山怪名。商、周时代彝器上多雕铸其状以为文饰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「木石之怪曰夔、蝄蜽。」韋昭注:「木石,謂山也。或云:夔,一足,越人謂之山繅……或作𤢖,富陽有之,人面猴身,能言。」《莊子·達生》:「桓公曰:『然則有鬼乎?,曰:『有……水有罔象,丘有峷,山有夔,野有彷徨,澤有委蛇。』」陸德明釋文:「夔,司馬云:狀如鼓而一足。」《文選·張衡〈東京賦〉》:「殘夔魖與罔象。」李善注引薛綜曰:「夔,木石之怪,如龍,有角,鱗甲光如日月,(見)則其邑大旱。」 ②传说古代的一种海兽名。《山海經·大荒東經》:「東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其上有獸,狀如牛,蒼身而無角,一足,出入水則必風雨,其光如日月,其聲如雷,其名曰夔。黄帝得之,以其皮為鼓,撅以雷獸之骨,聲聞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」 ③野牛。也作「犪」。《山海經·中山經》:「(岷山)其獸多犀象,多夔牛。」郭璞注:「今蜀山中有大牛,重數千斤,名為夔牛,即《爾雅》所謂『魏』。」按:《爾雅·釋畜》作「犩牛」。郭璞注:「即犪牛也。」 ④古人名,尧、舜时乐官。《書·舜典》:「帝曰:夔,命汝典樂,教胄子。」《禮記·樂記》:「昔者,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《南風》;夔始制樂,以賞諸侯。」鄭玄注:「夔,舜時典樂者也。」 ⑤古国名。也称隗国、归国。其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,公元前634年灭于楚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六年》:「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。楚人讓之,對曰:『我先王熊摰有疾,鬼神弗赦,而自竄于夔。吾是以失楚,又何祀焉?』秋,楚成得臣、鬭宜申帥師滅夔,以夔子歸。」杜預注:「夔,楚之别封。熊摰,楚嫡子,有疾,不得嗣位,故别封為夔子。」按:《公羊傳·僖公二十六年》作「隗」。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「南郡」属县「秭歸」。顔師古注:「歸鄉,故歸國。」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歷代州域形勢一·春秋》:「夔,今湖廣歸州東二十里有古夔城,僖(公)二十六年,楚滅夔。」唐杜甫《大曆二年九月三十日》:「瘴餘夔子國,霜薄楚王宫。」 ⑥古地名。唐武德二年(公元619年)改信州置夔州,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。宋改为路,明初改为府,辖境相当于今四川省万源市、宣汉县、达县,重庆市梁平县以东地区及湖北省建始县等地。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歷代州域形勢五·唐上》:「夔州,漢巴郡地,梁曰信州,唐武德二年改曰夔州,亦曰雲安郡,領奉節等縣四。今夔州府。」唐杜甫《夔州歌十絶句》之二:「白帝夔州各異城,蜀江楚峽混殊名。」 ⑦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:「夔氏,子爵,芈姓,楚君熊摰之後。今歸州東二十里,故夔子城是。僖二十六年,楚滅之。子孫以國為氏。又天竺亦有夔氏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