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炙 |
释义 | 炙 《説文》:「炙,炮肉也。从肉在火上。𤐬,籀文。」段玉裁改「炮」为「炙」,注云:「《小雅·楚茨》傳曰:『炙,炙肉也。』」 zhì 《廣韻》之石切,入昔章。又之夜切。鐸部。 ①烤熟食物。《説文·炙部》:「炙,炙肉也。从肉在火上。」《釋名·釋飲食》:「炙,炙也。炙於火上也。」《詩·小雅·瓠葉》:「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。」毛傳:「炕火曰炙。」三國魏曹植《名都篇》:「膾鯉臇胎鰕,炮鼈炙熊蹯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八》:「僧瀹茗炙麵為餌以啖客。」 ②烤熟的肉食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:「膷以東,臐、膮、牛炙。」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:「酒既酣,公子光詳為足疾,入窟室中,使專諸置匕首魚炙之腹中而進之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十四回:「又聽得『拍』的一聲,桌子上的菜碗,乒乒乓乓,把吃剩的殘羹冷炙,翻的各處都是。」 ③烧灼。《廣雅·釋詁二》:「炙,爇也。」《玉篇·炙部》:「炙,熱也。」《漢書·武五子傳》:「乃斬充以徇,炙胡巫上林中。」顔師古注引服虔曰:「炙,燒也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二十回:「將病人關在一室内,必須門窗不透一點兒風,將此香炙起,也分人體質善惡:如質善的,一點便活。」 ④烘烤;烘干。《論衡·逢遇》:「且夏時爐以炙濕,冬時扇以翣火。世可希,主不可准也。」北周庾信《春賦》:「更炙笙黄,還移筝柱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十一》:「急入其廚,索火炙衣。」 ⑤曝晒。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絶交書》:「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,欲獻之至尊。」唐白居易《卯時酒》:「煦若春貫腸,暄如日炙背。」元張國賓《薛仁貴》第二折:「也知他那里日炙風篩,博功名苦盡甘來。」又照射。晋嵇含《悦晴》:「朝霞炙瓊樹,夕景映玉枝。」 ⑥受熏陶;受教诲。《孟子·盡心下》:「非聖人而能若是乎?而況於親炙之者乎?」趙岐注:「況於親見而薰炙之者乎?」明方孝孺《鄭處士墓碣銘》:「炙其言論,愈久而益深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百十五回:「久仰芳名,無由親炙。」 ⑦中药制法之一。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,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。如:酒炙;蜜炙。《本草綱目·序例上·十劑》:「其制藥炮、熬、煮、炙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十回:「炙甘草八分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