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火,燬也。南方之行,炎而上,象形。」徐灝注箋:「古火字……象火之𦻏焰。」林义光《文源》:「象光燄进射之形。」

(一)huǒ 《廣韻》呼果切,上果曉。微部。

①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焰。《説文·火部》:「火,燬也。」《玉篇·火部》:「火,𤈦也。」《書·盤庚上》:「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?」《論衡·言毒》:「夫毒,陽氣也,故其中人,若火灼人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四十六回:「便去灶前尋了把草,灶裏點個火……那火頃刻間天也似般大。」

②焚烧。《釋名·釋天》:「火,化也,消化物也。亦言毁也,物入中皆毁壞也。」《禮記·王制》:「昆蟲未蟄,不以火田。」《新唐書·李靖傳》:「(李靖)軍次伏俟城吐谷渾盡火其莽,退保大非川。」梁启超《说〈国风〉中》:「然则所谓守旧者又如何,前此嫉新说若雠,甚或火其书戮其人。」又特指(发生)火灾。《左傳·宣公十六年》:「夏,成周宣榭火,人火之也。凡火,人火曰火,天火曰災。」《公羊傳·襄公九年》:「『九年,春,火。』曷為或言災,或言火?大者曰災,小者曰火。」徐彦疏:「然則氏以為《春秋》之義不記人火,火者皆是天害也。但害於大物則言災,害於小物則言火。」《宋史·姦臣傳一·章惇》:「三司火,神宗御樓觀之。」

③用火将食物烹熟。《莊子·山木》:「孔子圍於之間,七日不火食。」成玄英疏:「七日不起火食。」《山海經·北山經》:「其山北人,皆生食不火之物。」郭璞注:「或作『皆生食而不火』。」《禮記·王制》:「東方曰夷,被髪文身,有不火食者矣。」

④火把或灯烛等照明用具。《莊子·天地》:「厲之人夜半生其子,遽取火而視之。」温庭筠《臺城曉朝曲》:「司馬門前火千炬,闌干星斗天將曙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三回:「等到上火之後,船家果然把他們兩隻坐船撑到對岸停泊。」

⑤用火光照看。《聊齋志異·成仙》:「(周生)定移時,始覺在榻。駭曰:『昨不醉,何顛倒至此耶!』乃呼家人。家人火之,儼然也。」

⑥光芒。《墨子·經説下》:「智以目見,而目以火見。」《元史·孟速思傳》:「(太祖)一見大悦,曰:『此兒目中有火,它日可大用。』」

⑦指枪炮弹药。如:军火;火器;火力;火网。又比喻战争。如:交火;开火;停火。郭沫若《孤山的梅花》:「上海方面难道已经开了火吗?」

⑧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,一般指红色。如:火红;火狐。李白《送程劉二侍御》:「天外飛霜下蔥海,火旗雲馬生光彩。」王琦注:「火旗,謂旗之赤似火。」殷夫《「三八」们》:「火色的大旗现在中间。」

⑨比喻激动或暴躁、愤怒。白居易《感春》:「憂喜皆心火,榮枯是眼塵。」曹禺《日出》第一幕:「我听说这孩子打了金八爷一巴掌,金八爷火了。」

⑩比喻紧急。《莊子·天地》:「彼且乘人而無天,方且本身而異形,方且尊知而火馳。」成玄英疏:「馳驟奔逐,其速如火矣。」武則天《臘日宣詔幸上苑》:「明朝遊上苑,火速報春知。」柳宗元《疊後》:「勸君火急添功用,趁取當時二妙聲。」

代兵制单位。十人为「火」。《通典·兵一·立軍》:「五人為列,二列為火,五火為隊。」《新唐書·兵志》:「五十人為隊,隊有正;十人為火,火有長。」又代工匠的组织。五人为火。《新唐書·百官志一》:「凡工匠,以州縣為團,五人為火,五火置長一人。」

⑫同伴;由同伴组成的集体。后作「夥」。张相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卷六:「火,即夥也;古曰火伴,今曰夥伴。」北魏佚名《大監劉阿素墓誌》:「同火人典御監秦阿女等。」蘇軾《乞增脩弓箭社條約狀二首》:「北界羣賊一火,約二十餘人,在兩界首不住打劫為患。」佚名《盆兒鬼·楔子》:「今蚤到長街市上,本意尋個相識,合火去做買賣。」

⑬五行之一。《書·洪範》:「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」《春秋繁露·五行之義》:「天有五行……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」又「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,火居南方而主夏氣。」

⑭中医学术语。指阳性、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。
指生理的火。为阳气所化,生命的动力。如少火、命门火等。
指病因六淫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之一。与暑热同性,但无明显季节性。
病理性的各种机能亢进的表现。孟郊《路病》:「飛光赤道路,内火焦肺肝。」

⑮星名。
大火,又名心宿。《書·堯典》:「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。」蔡沈集傳:「火,謂大火。」曾运乾注:「《爾雅》『大火謂之大辰』注:大火,心也。」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「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」傳:「火,大火也。」高亨注:「火,星名,又名大火,即心宿。」《左傳·莊公二十九年》:「火見而致用,水昏正而栽。」
行星之一。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为五大行星。火星又名「熒惑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「火犯守角,則有戰。」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:「火,熒惑也。」

⑯姓。《姓觿·哿韻》:「火,國初有火貞,封同安侯。或夷姓也。」按:《明史》本传作火真。《正字通·火部》:「火,又姓。諸葛亮南征,火濟以功封羅甸國王,今氏其裔也。火原潔洪武翰林侍講,編類《華夷譯語》。又火城維揚人。」

(二)huō

俗指兔子豁开的上唇。《正字通·火部》:「火,又俗謂兔歧唇曰火。火讀若呵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21 15:36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