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瀉 |
释义 | 瀉〔泻〕 xiè 《廣韻》司夜切,去禡心。又《集韻》洗野切。魚部。 ①倾泻,水急速地流。《玉篇·水部》:「瀉,傾也。」《樂府詩集·雜曲歌辭·焦仲卿妻》:「阿女默無聲,手巾掩口啼,淚落便如瀉。」南朝宋謝靈運《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》:「銅陵映碧澗,石磴瀉紅泉。」宋陸游《雨夜》:「急雨如河瀉瓦溝,空堂卧對一燈幽。」清佚名《遊鵝湖山記》:「循級登山腰,瀑布直瀉如白練。」光未然《黄河颂》:「啊!黄河!你一泻万丈,浩浩荡荡,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!」 ②倾倒。《搜神記》卷十四:「掘堂上作大坎,瀉水其中,黿入坎遊戲。」《世説新語·規箴》:「陸玩拜司空,有人詣之,索美酒,得,便自起,瀉箸梁柱間地。」唐蘇鶚《蘇氏演義》卷下引《金陵記》:「江南計吏止於傳舍間,及時就路,以馬殘草瀉於井中,而謂已無再過之期。」《聊齋志異·王六郎》:「竭力辦裝,奔涉千里,殊失所望;瀉囊貨騎,始得歸。」 ③消散;排泄。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「所謂氣者,當調飲食,擇晏日,車步廣志,以適筋骨肉血脈,以瀉氣。」《白虎通·情性》:「膀胱者腎之府也,腎者主瀉。」金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宫調》卷三:「醫人曰:『我與服瀉藥。』」清魏源《皇朝經世文編五例》:「脈知病,病立方,方需藥,而虚實補瀉,宜各通其變,不得謂一可類推也。」又腹泻,拉肚子。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九:「这回添上了痢疾。他急得抽自己的嘴巴,没用,肚皮似乎已挨着了腰,还泻。」 ④抒发;表露。明李開先《寶劍記》第四齣:「為慮國家信用高俅等,非奸黨不容,無資財難進,引誘朝廷采辦花石,建造宫室,逼迫的天下荒蕪,胡馬南渡,因此彈劍作歌,以瀉心事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四十回:「呼酒謾澆千古恨,吟詩欲瀉百重愁。」郭沫若《行路难》下篇:「千数百年前一位诗人的心声,不知不觉地从爱牟口中流泻出来了。」 ⑤鉴形。《集韻·馬韻》:「瀉,鑑形。」 ⑥通「潟(xì)」。盐碱地。《論衡·超奇》:「山之秃也,孰其茂也?地之瀉也,孰其滋也?」《農政全書·田制·農桑訣田制篇》:「初種水稗,斥鹵既盡,可為稼田。所謂:瀉斥鹵兮生稻糧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