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》:「聝,軍戰斷耳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『以為俘聝。』从耳,或聲。馘,聝或从首。」段玉裁注:「今經傳中多从首。」

(一)guó 《廣韻》古獲切,入麥見。職部。

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馘,獲也。」郭璞注:「今以獲賊耳為馘。」《玉篇·𩠐部》:「馘,截耳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「執訊連連,攸馘安安。」傳:「馘,獲也。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。」孔穎達疏:「罪其不聽命服罪,故取其耳以計功也。」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「俘二百五十人,馘百人。」唐太宗《令諸州剗削京觀詔》:「鋒刃之下,恣情翦馘,血流漂杵,方稱快意。」又指割下的左耳。《詩·魯頌·泮水》:「矯矯虎臣,在泮獻馘。」鄭玄箋:「馘,所格者之左耳。」韓凝《漢齊蓋廟碑》:「獻俘受馘,帝輸鴈塞之憂;命爵庸勳,公拜鳳池之詔。」洪棄父《瀛海偕亡記》卷下:「得馘者奬二百金。」

(二)xù 《集韻》况壁切,入錫曉。職部。

脸。《改併四聲篇海·𩠐部》引《玉篇》:「馘,面也。」《莊子·列禦寇》:「夫處窮閭阨巷,困窘織屨,槁項黄馘者,之所短也。」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:「黄馘,謂面黄熟也。」王安石《祭周幾道文》:「皓髮黧馘,分當先弊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5/4 5:31: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