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:

 

释义

《説文新附》:「藏,匿也。」徐鉉等注:「《漢書》通用臧字,从艸後人所加。」鈕樹玉新附考:「碑已有藏字,知俗字多起於分隸。」

(一)cáng 《廣韻》昨郎切,平唐從。陽部。

①收存;储藏。《易·繫辭上》:「慢藏誨盗。」《荀子·王制》:「春耕,夏耘,秋收,冬藏。」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「藏之名山,副在京師。」又保存。《周禮·天官·宰夫》:「五曰府,掌官契以治藏。」鄭玄注:「治藏,藏文書及器物。」蘇軾《後赤壁賦》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。」周履靖《羣物奇制》:「石灰可以藏鐵器,草索可以袪青蠅。」

②隐匿。《説文新附·艸部》:「藏,匿也。」《論語·述而》: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」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「天下敢有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百家語者,悉詣守、尉雜燒之。」李白《答湖州迦葉司馬》:「青蓮居士謫仙人,酒肆藏名三十春。」

③怀;蓄。《易·繫辭下》:「君子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。」《韓非子·外儲説左上》:「故桓公怒而攻吴起懷瘳實而吮傷。」三國嵇康《幽憤詩》:「大人含弘,藏垢懷恥。」王嘉《拾遺記·前漢下》:「言理幽微,非知機藏往,不可通焉。」

④深。《廣雅·釋詁三》:「藏,深也。」王念孫疏證:「藏者,《韓詩外傳》云:『窺其户,不入其中,安知其奥藏之所在。』藏猶深也。故《考工記·梓人》『必深其爪』注云:『深猶藏也。』」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:「頭疾痛,為藏鍼之。」王冰注:「藏猶深也,言深刺之也。」

⑤姓。《萬姓統譜·陽韻》:「藏,見《姓苑》。」

(二)zàng 《廣韻》徂浪切,去宕從。陽部。

①储存东西的地方。如:宝藏。《玉篇·艸部》:「藏,庫藏。」《國語·晋語四》:「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」《史記·平準書》:「山海,天地之藏也。」《古今小説·楊八老越國奇逢》:「乞食貧兒,驀地發財掘藏。」

②埋葬。《荀子·禮論》:「輿藏而馬反,告不用也。」楊倞注:「藏,謂埋之也。」《列子·楊朱》:「及其死也,無瘞埋之資,一國之人受其施者,相與賦而藏之。」俞樾平議:「藏,猶言葬也。」又指葬地。《三輔黄圖·陵墓》:「文帝霸陵,在長安城東七十里,因山為藏,不復起墳。」《金史·世宗紀》:「號其藏為光陵。」

③内脏。后作「臟」。《周禮·天官·疾醫》:「參之以九藏之動。」鄭玄注:「正藏五,又有胃、旁胱、大腸、小腸。」賈公彦疏:「正藏五者,謂五藏: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腎,並氣之所藏。」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「夫心者,五藏之主也。」李白《東海有勇婦》:「斬首掉國門,蹴踏五藏行。」

④佛教经典的总集。后也称道教的经典。如:南藏;北藏;道藏。南朝慧皎《高僧傳·安清》:「出家修道,博曉經藏。」《宋史·王欽若傳》:「明年,為景靈使閲道藏。」《徐霞客遊記·滇遊日記八》:「三年前立師東遊請藏,久離此山。」

⑤我国少数民族名。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等的部分地区。

西藏自治区的简称。

(三)zāng 《集韻》茲郎切,平唐精。陽部。

①草名。《集韻·唐韻》:「藏,艸名。似薍。」

②窝主。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「(周公)作《誓命》曰:『毁則為賊,掩賊為藏。』」孔穎達疏:「掩匿賊人是為藏。」黄生《義府》:「藏乃臧之誤也。古『藏』、『贓』字皆作『臧』,後人轉寫誤加艸耳。『掩賊為藏』,考《國語》正作『臧』,言得賊之物而隱庇其人,猶今窩主之謂。」

③通「臧」。善。《詩·小雅·隰桑》:「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」鄭玄箋:「藏,善也。」《逸周書·大開》:「謀競不可以藏。」孫詒讓斠補:「案:藏當為臧,言謀争競者不可以為善也。」

随便看

 
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5 9:47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