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 | 執 |
释义 | 執〔执〕 《説文》:「執,捕罪人也。从丮,从㚔,㚔亦聲。」董作宾《殷曆譜》:「㚔,象手械,即拲字,蓋加於俘虜之刑具也。」 zhí 《廣韻》之入切,入緝章。緝部。 ①逮捕;捉拿。《説文·㚔部》:「執,捕罪人也。」《詩·大雅·常武》:「鋪敦淮濆,仍執醜虜。」《新唐書·僖宗紀》:「(乾符四年)八月,黄巢陷隋州,執刺史崔休徵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三回:「(曹)操未及言,左右已將吉平執下。」 ②拘系。后作「縶」。《易·遯》:「執之用黄牛之革。」《周禮·夏官·校人》:「春祭馬祖,執駒。」鄭玄注:「執,猶拘也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「(仲夏之月)游牝别羣,則縶騰駒」唐陸德明釋文:「執,如字。蔡本作縶。」 ③拿着;握持。《廣韻·緝韻》:「執,持也。」《詩·邶風·簡兮》:「左手執籥,右手秉翟。」《晋書·輿服志》:「古者貴賤皆執笏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十三回:「三藏心驚,輪開手,牽衣執袂,滴淚難分。」 ④凭;用。《韓非子·備内》:「執後以應前,按法以治衆。」《雲笈七籤》卷一:「執古可以御今,證今可以知古。」明許進《平番始末》:「遇有可乘之機,即便來報,勿執狐疑,自取後悔!」 ⑤治理;从事(某种工作)。如:执政;执教;执勤。《詩·豳風·七月》:「嗟我農夫,我稼既同,上入執宫功。」《禮記·月令》:「(仲夏之月)命樂師脩鞀鞞鼓,均琴瑟管簫,執干戚戈羽,調竽笙竾簧,飭鍾磬柷敔。」鄭玄注:「脩、均、執、調、飭者,治其器物,習其事之言。」孔穎達疏:「執者,操持營為。」宋徐夢莘《三朝北盟會編》卷三十五:「臣生三十六年矣。自十五總角為學校諸生,執經之暇,喜引古以論天下事。」 ⑥处;处置。《莊子·達生》:「吾處身也,若厥株拘;吾執臂也,若槁木之枝。」《禮記·中庸》:「發强剛毅,足以有執也。」孔穎達疏:「執,猶斷也。」唐玄宗《册勃律國王文》:「卿歷代酋渠,執心忠肅,遥申誠款,克修職貢。」 ⑦主持;操纵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七年》:「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禮,作執秩以正其官。」杜預注:「執秩,主爵秩之官。」《淮南子·主術》:「故法律度量者,人主之所以執下。釋之而不用,是猶無轡銜而馳也。」高誘注:「執,制。」唐白居易《孔戡》:「茫茫元化中,誰執如此權。」 ⑧守,保持。《廣韻·緝韻》:「執,守也。」《書·大禹謨》:「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坐必安執爾顔。」鄭玄注:「執,猶守也。」南朝梁裴子野《雕蟲論》:「由是隨聲逐影之儔,棄指歸而無執。」 ⑨固执,坚持己见。如:执迷不悟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「將執而不化,外合而内不訾,其庸詎可乎!」成玄英疏:「固執本心,誰肯變惡為善者也?」《宋史·吕蒙正傳》:「他日,三問,三以其人對。上曰:卿何執耶?蒙正曰:臣非執,蓋陛下未諒爾。」清查繼佐《罪惟録·穆宗紀》:「(隆慶二年)夏四月,責户部買金,尚書馬森執諫且止。」 ⑩杜塞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子玉使伯棼請戰,曰:『非敢必有功也,願以閒執讒慝之口。』」 ⑪结。《國語·越語上》:「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,而又與大國執讎。」韋昭注:「執,猶結也。」 ⑫执友,志同道合的朋友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「見父之執,不謂之進,不敢進。」孔穎達疏:「父之執,謂執友與父同志者也。」《隋書·辛德源傳》:「恭慎表於閨門,謙撝著於朋執。」 ⑬凭单。如:回执;收执。 ⑭通「蟄(zhé)」。动物冬眠。《墨子·經説下》:「所春也,其執固不可指也。」高亨注:「執,借為蟄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·十六經·觀》:「正名脩刑,執蟲不出。」 ⑮通「慹(zhí)」。服,畏服。《釋名·釋姿容》:「執,攝也,使畏攝己也。」《廣雅·釋言》:「執,脅也。」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臨部》:「執,叚借為慹。」《管子·幼官》:「著於取與之分,則得地而不執。」俞樾平議:「執,讀為慹。」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「恭以敬,可以執勇。」裴駰集解:「言恭謹謙敬,勇猛不能害,故曰執也。」《漢書·陳萬年傳附陳咸》:「豪彊執服。」顔師古注:「執,讀曰慹。」 ⑯姓。《姓觿·緝韻》:「執,《姓源》云:祖己七姓(世)孫成遷於摯,後有摯氏、執氏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